“双台风”的意思 你一定要懂得

2024-11-24 12:02:49 来源:天气频道

  双台风一般是指同时出现的两个达到风暴级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它们的中心间距不大于20个纬距,相互之间发生影响的情况。双台风主要包括单向影响型、相互影响型、合并型三类。并可相互产生互斥、拉伸、互旋等作用。

  双台风 - 简介

  双台风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于1923年在水流实验中首先观测到的,所以也称藤原现象。

  双台风之间的两个气旋会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的位置,依两个台风的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双台风旋转时通常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亦可能合二为一。

  双台风 - 多台风

  多台风为双台风的延伸。多台风是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同时出现3个或3个以上达到风暴级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的情况,不论它们之间间距大小。按照同时出现的热带气旋数目,依次称为三台风、四台风或五台风等。

  太平洋的多台风经常出现在盛夏和秋季。研究表明,多台风同时发展的时候,西太平洋辐合区中最常出现3个台风,很少出现4个。当3个台风同时生成时,常常集中在三个区域:一个在南海、一个在菲律宾—关岛间洋面、另一个在马里亚纳群岛一带,他们之间距离大致相等。

  双台风 - 分类

  一般而言,最常见的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三类:

  单向影响型:

  当一般较强与一般较弱的热带气旋互相接近时,较强的那般热带气旋会支配着较弱的热带气旋的路径,令那股较弱的热带气旋绕着它作反时针方向旋转。例如1994年的台风添姆(Tim)对热带风暴云妮莎(Vanessa)的影响。

  相互影响型:

  当两股热带气旋的强度相当时,那么,两者便会互相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直至两者受到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或其中一方减弱,才会脱离互相影响的局面。例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台风维娜、2009年的台风莫拉克和天鹅。

  合并型:

  比较强劲的那股热带气旋可能会把小的热带气旋吸收,令它成为自己环流的一部份。情况就如1999年初的玛吉把南海的低压区吸收一样(但要距离够接近,及那股弱的热带气旋不受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才行)。

  双台风 - 案例

  互旋

  1994 派特VS露丝

  2000 派比安VS玛利亚

  二个气旋范围强度都要相当,绕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减弱或离开 ( 二个若都为大型气旋就会自相残杀,若为中小型或许能维持强度 )。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互旋时间持续不长,很容易演变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大吞小

  2000 桑美 吞 宝霞

  范围广大的巨型台风,其西面的风场环流会破坏小型气旋的结构,令其减弱而逐渐把它吞掉。

  小跟大

  1997 卡斯 跟 安珀

  2002 凤凰 跟 风神

  并吞不成会变成这种结果。小的气旋绕完一圈后,最后还是受到北方高压驶流场,跟随大的步伐。

  互斥

  1986 韦恩VS薇 拉

  1991 耐特VS密瑞儿

  此例特色都是左方较小的气旋路径变化多端,走的也慢,而位于右方主导的大型气旋,最后都因为副高减弱而偏北移出而造成互斥。藤原结束后,原来位于左边的小气旋又开始受到华中的中或低层系统主宰,走自己的路。

  拉伸

  1994 提姆 拉伸 范妮莎

  1998 瑞伯 拉伸 亚力士

  增强中的大型扰动本身的风场边缘,又有发展旺盛的云系独立旋转出来,但仍与较强台风有一空档间隔。随着较强扰动的增强,较弱小的扰动环流被拉长,只维持短时间后即被并入环流云带。但瑞伯与亚力士位置算是较特殊的一例。

  双台风 - 历史影响

  2011年9月26日,原来在南海活动的热带低压加强为第18号热带风暴,命名为“海棠”,第17号强热带风暴“纳沙”27日进入南海。双台风相互影响,珠海接连降雨、机场周边大雾,导致离港和到港航班大面积延误。

  2011年10月4日,受“纳沙”和“尼格”双台风影响,海南全省所有水库处于高位运行,大部分水库蓄水量超过库容的80%,全省水库蓄水量超过66亿立方米,有21座水库超过汛限水位,转移人数增至13万人。

  2012年6月18日媒体报道,第4号强台风“古超”和第5号热带风暴“泰利”分别于6月12日和17日生成,双台风效应给中国沿海各地防御工作增加了难度,防汛形势严峻,中国国家防总宣布启动Ⅳ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