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几月几日2019年 今年立冬是哪一天

2024-11-25 22:57:15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我们也迈进了今年的冬季时节,寒冷将如约而至,不过,有些地区的冬季来得比较晚,但立冬之后也将慢慢向冬天靠近了。那么,立冬是几月几日2019年具体时间?你知道今年立冬是哪一天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立冬是几月几日2019年 今年立冬是哪一天

2019立冬

  2019立冬时间: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 (己亥年(猪年)十月十二)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吗?

  天文上立冬是冬天的开始,但气候上立冬时还未达到冬季的温度标准。

  按气象意义划分,在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6、7、8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5月21日~8月22日),在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12、1、2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11月21日~2月18日)。按节气意义划分,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立冬气候特点:

  热带气旋: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立冬节气

  华南秋夏两季: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气温下降: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立冬之后吃什么好?

立冬

  豆制品:豆制品及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胡萝卜素、维生素、锌、硒等。有补虚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易感冒、营养欠佳的人群。

  菌菇类:菌菇中的多糖类有明显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如银耳含有17种氨基酸、钙和各种维生素等,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作用;香菇、蘑菇所含的多糖类化合物有抑菌、预防佝偻病及贫血的作用。

  山药:含有钙、磷、糖、维生素及皂甙等。有健脾补肺、固肾、滋养强壮作用。对平时脾胃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适用。

  番茄:含有多种抗氧化强效因子,如其中含有的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提高免疫力,修补受损的细胞,保护细胞不受损害,并能降低儿童因严重腹泻而导致的死亡率。烹饪番茄时加少许橄榄油,可使番茄红素更多地被人体吸收。

  枣:含有糖、钙、磷、铁、维生素C等,是“天然的维生素丸”。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保肝、抗变态反应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神疲乏力、易感冒的人群。

  青鱼:青鱼肉中含有核酸及锌等微量元素。有补气化湿、养胃醒脾、增强体质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弱多病的人群。

  立冬之后如何冬补?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