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时为什么不能在树下 为什么不能在树下避雷
导语: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突然遇到雷阵雨。打雷的时候,很多地方是不能避雷的,比如,打雷不能躲在高处和空旷的地方,也不能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不能在树下避雷。今天小编和大家来聊聊:打雷时为什么不能在树下?为什么不能在树下避雷?
打雷时为什么不能在树下
打雷
1、树的体内有大量水分,而且大树比较高,雷往高处打,如果躲在大树下,一旦给雷打中,电就会传给人体,树木不但是导体,而且在雨前,地表热空气上升,会与树木摩擦带电。树木有较高,打雷时,会与雷电互相吸引。雷电是高压,以树木为导体向地下传播时,会击伤附近的东西。
2、因为雨水是导电的,又因大树距离闪电较近,闪电就会自行顺着最近的大树或建筑物对大地进行放电,而闪电时的电压和电流非常强大,在有雷雨时站到大树下就容易被击中,容易触电,树比人高,触电几率大。
而且一旦树木被雷电击中,闪电的巨大能量能瞬间加热树木中的水份,使之蒸发,然后推动外部坚硬的表皮,结果可想而知。
下雨打雷
打雷注意事项
①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屋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②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③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④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 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
专家提醒
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宏民:在室外,要考虑到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一般是听雷声就能判断出远近,不要躲到避雷针和大树下面。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雨伞,因为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中些。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专家最后强调,如遇雷雨天气,市民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打雷图片
雷劈死人的概率有多大?
其实被雷劈到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这个概率是几乎无法统计出来的。专家表示被雷劈中的概率小于1%,因为雷是不会往地上劈的,雷是一种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经常会发生,但是人是一种导体,一般情况来说是不会被雷劈中的,但是如果站在橡树底下或者是电线杆旁边等,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导电的,会吸引雷电,雷电与人体之间会产生一种非常强大的电流,当天空形成一种正离子电与地面产生的一种负离子电形成一定距离时,再加上一些很容易导电的物体,相比之下雷劈到人的可能性就会大一点。
很多人常表示被雷劈中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现象,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天打五雷轰,遭天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样的说法是一种迷信的说法,雷电并不会无缘无故的劈某一个人。如果处在空旷的地方,而且身上没有带任何导电物品,比如手机之类的,这种情况下雷电是绝不会劈到你的。但是如果自己处在树下面,电线杆底下或者别的容易导电的地方,甚至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电话等信息能量强的东西,就有很大的可能会被雷劈中了。
一些家庭也出现过这样一些情况,就是在雷电来临的时候,会将自己的电线劈断片甚至导致家中发生起火的现象。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在电闪雷鸣的时候,一定要关掉自己家中所有的电器,拔掉电源插头。其实还要紧闭门窗,尽量不要在门口或者窗户旁边打电话,玩手机等。如果是在空旷的地方,可以找一些屋檐等遮蔽物,但千万不要跑到树下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蹲下,减少自己的身高,增加自己与雷电的距离。
网友们一定要注意,当你自己感觉到头皮发麻,皮肤颤动,或者头发有静电现象时,必须提高警惕。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电击的侵害,这个时候一定要镇定,及时的做出自我保护。平时也应该多关注一些这样的信息,以防止这些安全隐患来临时,自己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