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什么安全思想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什么意思
导语:很多成语出自于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人生哲理,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些生活小知识。其中,成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体现出了一个安全思想。那么,你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什么安全思想吗?到底千里之提堤毁于蚁穴是什么意思?一起来了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什么安全思想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什么意思
成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毁:摧毁。蚁穴:蚂蚁的洞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出处: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
千里之堤:以蝼螘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 《淮南子·人间训》
典故一:
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绩,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补,经常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不让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大灾害。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没有闹过水灾。
典故二:
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黄河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然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正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说:偌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拉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终于堤决人淹。
成语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哲学道理
量变质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但量变不因质变而停止。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二。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①质――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通过属性表现;把握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起点。
②量――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把握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④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⑤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⑥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