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火山
人造火山 - 概述
人造火山指的是人类可以装满二氧化硫的炮弹或大气球射向地球上方10英里处的空中,造出一个类似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多云天空,从而阻挡更多的阳光照向地球,为全球降温。这种想法看似荒诞,实有现实基础。尽管人造火山为地球降温的设想听上去不错,但仍有不少研究人员乃至决策者对它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人造火山 - 背景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挑战,各国科学家想方设法遏制全球变暖。早在1992年,地球工程学就被正式列为人造火山研究的手段。而人造火山计划最先被提出,期间有两大历史背景。
其一,早先对地球温暖化的预测过于乐观。根据人造卫星观测的数据,1993—2006年间的海平面上升年均3.3毫米。而与气候变动相关的政府间协调小组的预测结果却是海平面年均上升不足2毫米。1953—2006年间北冰洋的冰面减少率,也是据该协调小组的预测,每10年仅减少2.5%,而实际上冰面减少率每10年为7.8%。
其二,对暴风雨、干旱的大规模化、多发化的危险程度的预测,也远远超出了预期。究竟采取什么手段来作为遏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对策?专家们很自然地倾向于解决地球温暖化问题首先得设法使地球温度下降的观点。当然,这一领域的研究愈早愈好。
人造火山 - 简介
专家认为火山喷发能为地球降温是因为大量尘埃喷洒入平流层,会把太阳光反射回太空。
人类可以将装满二氧化硫的炮弹或大气球射向地球上方10英里处的空中,造出一个类似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多云天空,从而阻挡更多的阳光照向地球。人类每年只需向大气中排放100万吨二氧化硫,就能够逐渐使地球变凉快,直到地球上的温室气体全被消除。
人造火山 - 提出
人造“火山”是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等科学家的力挺方案。他们建议,用喷气式发动机、大炮或气球等各种手段将硫酸盐加入大气,为全球降温。这种想法看似荒诞,实有现实基础。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用计算机测算人造“火山”的效果。他们表示这种做法能降温,而造成的硫污染并不严重。
人造火山喷发为地球降温并不是科学家的异想天开。它具有一定科学道理与可操作性。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火山喷发给科学家提供了将人类从气候灾难拯救出来的巨大启示。
1991年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是20世纪第二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在这次火山爆发中,有2000万吨二氧化硫逸出,进入大气层,将太阳光折射回太空。在这些火山灰落回地面前,地球温度降低了0.5摄氏度。
人造火山 - 风险
尽管该项对策令人瞩目,但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二氧化碳排放,并将这一对策作为长期战略贯彻执行,要冒很高的风险,而且副作用并不确定。
副作用
从气候变暖的结构上看,几乎与人造火山制造的模拟火山喷发形式和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理念上讲,完全可以借助大气层中硫酸盐等的粒子所释放的烟雾来遮断太阳光,进而促使地球气温下降。
烟雾既能破坏臭氧层,同时也会形成酸雨。若亚洲和非洲大陆的气温下降并缩小了与海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则季风的形成机会就会越来越少,有可能会使这片地域的农业遭受沉重打击。
随着地球温暖化程度的日趋深化,再加上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限额的谈判毫无进展的现实,地球工程学必须当仁不让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反弹现象
就地球工程学的理论本身来说,还没有对其产生异议。包括烟雾量在内的诸多因素造成气温下降的比率和粒子的扩散过程,从火山研究领域来看基本上都能解释清楚并形成定论。
气候变化时个中潜藏着的诸多微妙玄机是令人捉摸不透的。若将硫酸盐散布在大气中,首当其害的是农业。若用地球工程学来终止地球温暖化进程,则最初几年恐怕会引发破坏性的大气反弹现象。但若继续排放硫酸盐粒子,则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下,地球温暖化有可能会以比现在快20倍的速率加快进程。
若硫酸盐排放量削减,肯定会大大推迟温暖化进程。否则,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利弊相抵中不可能归结为零,更谈不上解除危机。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与地球温暖化做斗争,理应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研发如何能更多地吸收大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这一关键技术上来。
人造火山 - 其他
18世纪德国一位王子参观了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后,异想天开,想建造一座属于德国的“维苏威火山”,于是在德绍沃利茨的石头岛开工,于1794年竣工。这座人造火山成为德绍沃利茨园林王国的景观之一。德绍沃利茨园林王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位于柏林以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