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倒春寒
导语:每年春季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乍寒乍暖的现象,这也难怪,因为这个时候我国一些地区回温比较快,但西伯利亚下来的冷空气还是比较强势的,这一冷一热交锋,当然就出现气温急升然后急降的情况。那么,到底倒春寒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会有倒春寒?我们一起来分析。
倒春寒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倒春寒
倒春寒
春季气温回升后遇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一般冬春过渡季节,气温逐渐上升,但有的年份,冬末比较温暖,入春后,常因较强的冷空气袭击导致气温剧降,而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这种前暖后冷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在南方,“倒春寒”不常出现。一旦出现,将危害农业生产。南方的早稻、棉花等喜温作物播种和幼苗生长期间,如遇此天气,容易造成烂种、烂秧和死苗现象。对北方,主要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小麦冻害。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严重的倒春寒可以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据历史资料显示:北京30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57%左右。特别是早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3月8日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已达到15.2℃,而最低气温只有3.3℃,早晚温差还比较大。
如何应对倒春寒?
倒春寒防范
一是脚底保暖,增强宝宝抵抗力。人的脚底不能受凉,因为脚底脂肪少,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所以宝宝的脚底保暖不可忽视了。
二是适当增减衣服。因为冬天宝宝已习惯了多穿衣服,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功能与冬季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随便减少衣服会破坏这种平衡。春捂提倡上薄下厚,因为人下部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更容易受寒冷侵袭。
三是来点慢节奏亲子运动。可以带宝宝做一些幼儿亲子体操,让宝宝的肩、颈、背、四肢等舒展开来,这样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和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抵御疾病的侵害。但要注意,不能进行激烈运动,否则会使经过冬天严酷气候而变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损,而且出汗过多,毛孔开放,容易受到风寒侵袭而诱发感冒。运动时着衣要适中,鞋子要轻便柔软;运动后要及时擦汗、换衣,这样才不会受伤、着凉。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
四是提倡晚睡早起、太阳出来后再外出。春天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并提倡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也要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倒春寒这种冷暖空气相互交换的天气变化,有利于各种细菌、病菌的繁殖,而且春天风多且大,人体吸入细菌、病菌的几率也增大。太阳没出来,不要做运动,因此春天锻炼要在日出后进行,因为阳光有杀菌的功能,而且还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对心肺调节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