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洪灾是在哪一年 特大洪灾是在几几年

2024-11-25 11:24:48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洪灾引起的灾害是多方面的,如爆发疾病、降低免疫力、人员伤亡、发生爆炸等等。有些朋友不清楚特大洪灾的相关内容,那么,今天就来说说,特大洪灾是在哪一年?特大洪灾是在几几年?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特大洪灾是在哪一年

特大洪灾

  特大洪灾是在1998年。1998特大洪水是20世纪发生的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受灾最重的是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并且全国共有29个省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m。

  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

  洪水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

  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洪灾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水位高的原因

  1998年长江洪水量级小于1954年,但中下游水位却普遍高于1954年,有360公里河段的最高洪水位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水位高的主要原因是:

  溃口和分洪水量比1954年少。1954年长江中下游溃口和分洪总水量高达1023亿立方米,1998年只有一些洲滩民垸分洪、溃口,分蓄水量只有100多亿立方米。如果1954年分洪和溃口的水量与1998年相当,则当年城陵矾附近水位将比1998年实际水位还要高1米左右。

  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历史上我国江河两岸地势低洼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湖泊,是调蓄洪水的天然场所。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的湖泊被围垦,调蓄容积急剧减少,加重了洪涝灾害。1949年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总面积17198平方公里,只剩下洞庭湖和鄱阳湖仍与长江相通,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近40多年来,洞庭湖因淤积围垦减少面积1600平方公里,减少容量100多亿立方米,鄱阳湖减少面积1400平方公里,减少容量80多亿立方米。如果用1954年的天然调蓄容积对1998年实际洪水量进行演算,洞庭湖、鄱阳湖及长江中游1998年的洪水位可降低1米左右。

  长江与洞庭湖的水流关系发生变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长江的下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后,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加大,上游来水分流入洞庭湖的流量减少,而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没有相应增加,从而造成城陵矶附近水位壅高。

  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重了中下游地区防洪的压力。据宜昌水文站近5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输沙量约5.2亿吨,年际变化不大,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汉口河段年平均输沙量为4.3亿吨,宜昌与汉口间的年输沙量差值约1亿吨左右,主要淤积在洞庭湖区。近40多年来,洞庭湖淤积量约40亿吨,淤积减小了湖泊容积,抬高了洪水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床相对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其中城陵矾至武汉之间部分河段较下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前有所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