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什么时候入伏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4-11-26 01:49:38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虽然每年三伏天的时间不是固定的,但却也是可以通过计算提前得知的。每年入伏时间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利用天支算法推荐出当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那么,通过计算,2020年什么时候入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0年什么时候入伏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三伏天

  2020年7月16日入伏,8月24日出伏,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三伏天计算: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之后还热吗?

三伏天后还热吗

  三伏天后还会热。

  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是代表天气从炎热到寒冷过渡的节气。

  在东北、西北、高原山区,过渡的脚步似乎走得更快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常年处暑之后东北遭遇高温天气的概率非常低,甚至出现最高气温30℃以上的日子也是寥寥无几;西藏、青海部分高原地区则更不用说,气温变化领跑全国,已经达到入冬的标准。

  在华北、黄淮,近期许多人都感到早晚凉快了不少,闷热感不再有,但中午在阳光的助力下仍是炎热。预计华北一带地区,这样的天气还将维持至9月中旬。

  常年8月末、9月初,副热带高压在南退过程中再度加强,重新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照强烈的晴热天气。像被一些人称为8月“高温王”的重庆,依然火力十足。江南、华南等地气温虽然不敢长期突破35℃这个高温门槛,但依然会随时造访,同时,最高气温多在30-34℃,湿度较大,“蒸桑拿”仍是家常便饭。

  我们常常把立秋或处暑节气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这是一种民间的说法,在气象上并无明确的定义。其实对于南方来说,即便处暑以后,还是夏季,与其说是“秋老虎”,还不如“夏老虎”来得准确。

  三伏天与秋老虎的关系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刚刚立秋。“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因燥伤津,伤津而见燥症。燥是秋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秋老虎(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