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 腊月里都有什么节日
导语:俗话说,“进了腊月都是年”,腊月也是在预告着春节就要来了。腊月,其实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在这一个月里,我们会有很多民俗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过年来的。那么,你知道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吗?腊月的习俗有很多哦,大家可要好好了解了。
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
1、腊八,喝
每年腊月初八是中国的腊八节。相传腊八节源于佛教,僧侣以五谷、果实煮成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后来传入中国,腊八节开始成为祭祀祖先、祭祀五谷之神的节日。腊八节喝一碗腊八粥,祝愿自己新年“八方来财,万事‘粥’到”。
2、腊月十五,祭玉帝,祈平安
十五月圆,代表着圆满。腊月十五是一年的结束,在这一天,民间习俗是“祭玉帝,祈平安”。过去的人们要在这一天写一封“平安文书”,向玉皇大帝表达祈求平安的愿望。无论今年如何,惟愿明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3、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
每年腊月二十三又称之为小年,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要上天禀告玉帝一家人的善恶,除夕夜回来,赏善罚恶,赐福降灾。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拿糖瓜粘上灶王爷的嘴,希望他可以多说些好话。
4、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年底大扫除的日子。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疏浚沟渠。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快乐地迎接新春来临。
5、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灶神上天玉皇大帝会亲自下界视察人间善恶,判定来年祸福。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祭祀祈福,称之为“接玉皇”。说话做事都格外小心,以博取玉皇欢心,希望可以降福来年。
6、腊月二十六,打牙祭
古代每月要两次祭祀土地公公,称之为“牙祭”。腊月二十六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打牙祭,所以又称之为“尾牙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过去人们平时很少能沾荤腥,所以又把这个能吃到肉的日子称为“打牙祭”。
“二十六,去割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记得小时候,生活条件一般,物资也比较匮乏,大多数人家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肉。人们在这一天,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猪宰杀掉,自已留一部分,也会卖一部分,开始着手筹备过年的肉食。
7.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七,宰公鸡”。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购物不同的是,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的东西,比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送给小孩子的礼品和饰物等。其实主要也是因为过年迎来送往,要招待很多亲戚朋友,除了猪肉之外,还要准备鱼肉、鸭肉等其他年货。所以,二十七也就成了年货节,大家都会在这一天准备好年货,吃穿用度,一应俱全,当天全国各地的集市都是十分的红火热闹。
8、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民谣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一方面是准备过年的主食,另一方面是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认为有辟邪驱疫的作用。
“二十八,把面发”。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有些地方,有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能蒸馒头的说法,所以二十八这一天要准备好做这些主食所用的发面,等到二十九就可以做各种馒头了。
9、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这一天是小除夕,一家人要在户外焚香别岁。同时也要上坟请祖,摆好牌位和贡品,祭祀祖先。
“二十九,蒸馒头”。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会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还会再加上红豆、大枣等各种馅料。新做成的馒头,各态各异,仿佛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10、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晚,也叫做守岁。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新旧交替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包饺子、守岁、放爆竹,迎接新春。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祝愿来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