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云是怎么形成的

2024-11-25 08:39:29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云的形成条件和分类是什么呢?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云的形成离不开水蒸气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而且当太阳能使水面蒸发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空气中上升,逐渐冷却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朵。这一过程中,气温、湿度、气压等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一起去看看云是怎么形成的吧!

云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白云

中,凝结的重要条件是,要有凝结核的存在,及空气达到过饱和。对于云的形成来说,其过饱和主要是由空气垂直上升所进行的绝热冷却引起的。上升运动的形式和规模不同,形成的云的状态、高度、厚度也不同。大气的上升运动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

1.热力对流

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上升运动。由对流运动所形成的云多属积状云。

2.动力抬升

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主要是层状云。

3.大气波动

指大气流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波状运动。由大气波动产生的云主要属于波状云。

4.地形抬升

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这种运动形成的云既有积状云,有波状云和层状云,通常称之为地形云。

尽管云的形态千差万别,但其形成总有一定的规律。根据云的形成高度并结合其形态,国分类法将云分为4族10属。我国于1972年出版的《中国云图》将云分成3族11属。

云是怎么形成的

从形态上来分,云主要有三种,即积云、层云以及卷云。

从所处高度来分,云又被划分为三个云族,即高云族、中云族和低云族。

还有一种特殊的分法,便是将从低云族中划分出来,被称为直展云族。

云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基本条件。

白云

在光照下,江水、河水、海洋等水面、植物叶面的蒸发,产生大量的水汽。受大气温度低于水面沸点的影响,水汽含量在大气中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呈现出各种形态,而云便是这些形态之一。

从地面往上的大气中,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空气越稠密;反之,越往高空,则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当水汽进入大气层,随着高度的增加越往上升,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的影响,上升的水汽由于体积缩小而比重增大,从而就会膨胀。

由于水汽的膨胀会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中的温度降低。温度的降低,大气层容纳水汽的能力则越来越小。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达成饱和。这时,如果空气继续上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

当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大气里的温度高于0℃时,多余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当温度低于0℃时,多余的水汽则被凝化为小冰晶。

当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相聚”在一起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通过肉眼可以看到的云。

除了同时具备充足的水汽和空气冷却这两个基本条件之外,另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凝结核”。

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杂质,而是绝对纯净的,大气中的水汽分子就无法依附在凝结核之上。

单个存在于大气中的水汽分子相互之间的“粘合度”非常小,由于它们之间的合并能力有限,导致它们好不容易“相聚”在一起后又被“生生分离”。即使通过排除“万难”而聚合在一起的小部分水汽分子,也因它们的“个头”太小而导致所形成的小水滴也极其微小,而这些小水滴又将迅速被蒸发。因此,它们的努力,可谓“前功尽弃”。

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粒,典型的代表是尘埃,另外还有大量诸如盐粒、烟粒等微小粒子,这些微粒被称之为“凝结核”。

凝结核在云的形成上,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它不但能使大量水汽凝结,相聚,更能使它们依附于自己身上。

因凝结核的作用,大量碰撞并结合在一起的水汽分子终于得以“团聚”,它们“化零为整”,形成大小不一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