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波的形成过程 东风波的结构和天气

2024-11-24 16:03:23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东风波的形成过程是什么?东风波气流,是一种在大气层中形成的波动现象,常常出现在特定地理条件下,并且当暖空气和冷空气交替形成波动的时候,就会产生了这种独特的气流,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东风波的结构和天气吧!

东风波的形成过程

东风波

东风波是副高南侧(北半球)深厚东风气流受扰动而产生的波动。波动的波长一般1000—1500km,长者达4000—5000km,伸展的高度一般为6—7km,有的达对流层顶。最大强度出现在700—500hPa之间。周期3—7天。移速约20—25km/h。

东风波一般表现为东北风与东南风间的切变。其结构因地区而有不同。在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区,东风波呈倒V形模式,波轴随高度向东倾斜,槽前吹东北风,槽后吹东南风,槽前为辐散下沉气流区,湿层较薄,只生成一些小块积云或晴朗无云,槽后为辐合上升气流区,有大量水汽向上输送,湿层较厚,形成云雨。这种模式的形成是因为这里对流层中低层的偏东风风速是随高度减小的。

西太平洋东风波大多产生于西太平洋东部地区,平均波长约2000km,移速约25—30km/h。由于西太平洋东部地区的低空为东风,高空常为西风,以致东风波波轴向东倾斜,云雨天气发生在槽后气流辐合上升区。当东风波移到西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地区时,因为低层经常有赤道西风,5km以上才是东风,因而东风波向上可伸到对流层中上层,在400—200hPa间最清楚,而且东风波风速随高度增大,其波轴逐渐变为向西倾斜,结果槽前气流辐合上升,湿层厚,多云雨天气,槽后气流辐散下沉,湿层浅,多晴好天气。

西太平洋西部的东风波往往影响到我国华南、长江中下游和东亚地区,带来大雨和,发展较强的东风波可能出现闭合环流,使气压降低,中心风力增大和降水加强。东风波在适当条件下还可以发展成。

东风波

东风波的结构和天气

东风波是一种热带天气系统,主要特征是低空信风和高空东风气流中由东向西移动的波状扰动。它的具体表现为副热带高压偏向低纬一侧的东风气流在自东向西运动时形成的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东风波的波长一般为1000~2000公里,周期约为3至6天,移动速度约为18至43km/h。影响区域主要是热带及亚热带,波长可达4000~5000公里。东风波比较深厚,在500百帕以上对流层高层也很明显,移动速度约为21千米/小时。根据统计,东风波中约有25%可能发展成为台风。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东风波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太平洋东部,波轴随高度向东倾斜,云雨天气发生在槽后气流辐合上升区;而在太平洋西部,波轴随高度向西倾斜,槽前气流辐合上升,湿层厚,多云雨天气;槽后气流辐散下沉,湿层浅,多晴好天气。

东风波的温度场结构是下冷上暖的复合结构,波槽线常呈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波前为东北风,波后为东南风。夏季对我国影响最大和最多的东风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形成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对流层低层东风波,另一种是对流层高层东风波。

东风波的模式也有多种,如倒“V”型对称式的模式和涡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