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环境问题是指什么 森林环境问题都有哪些方面

2024-11-25 15:21:26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在我们的现在的社会中,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森林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那么森林环境问题究竟指的是什么?其实从森林砍伐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从气候变化到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下面就一起去看看森林环境问题都有哪些方面吧!

森林环境问题是指什么

森林

的锐减,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资源问题

森林是绿色水库,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破坏会带来大量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当前水资源问题造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不可忽视破坏森林对水资源问题的影响。

当前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资源较少,另一方面是水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污染又不断加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将是一个长期的突出问题。

早在1977年,联合国即向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危机就是水。”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缺水,严重缺水的国家已达40多个。全球60%的陆地面积淡水资源不足,20多亿人的饮用水紧缺。非洲的许多国家早已水贵如油,有的国家不得不进口水,以解决缺水之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花费巨资开发海水淡化装置,有些专家甚至研究利用极地冰川。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世界53亿人口中有33亿人口平均每天只能有50L水。现在不仅干旱地区缺水,即使较多的欧洲和美国东部地区,用水也紧张起来,并且水的质量正在下降。据联合国的一项报告说:每天有40万儿童死亡。其中许多是因缺少洁净的水而患腹泻、传染病及其他因水源危机产生的副作用而死亡的。

设在美国华盛顿的世界监水机构主席莱斯特·布朗指出:“在过去10年里,农田水利建设已减少了7%。良田减少,粮食减产,目前世界粮食消费量已超过产量。粮食库存量从1987年的可供101天减为1989年的54天。如果说,今天一些国家为争夺石油而发动战争,那么明天,挑起战火的将是水。”约旦前国王侯赛因把水的争端列为导致约旦向以色列宣战的问题之一,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啊!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印度和孟加拉国,都因为水源问题而引发过激烈的争端。

根据世界环境观察研究所的估计,全球有(6×107)hm2的灌溉地已受到盐分渗透的破坏,农作物产量逐渐萎缩。采伐森林也会引起一系列的破坏。为了取得木材,以及建筑或耕种,人类采伐木材的速度创下空前的记录。植物有保持水土和补充地下水的功能,人类滥伐森林不仅带来水灾、山崩,同时也带来了雨季期间对土壤的侵蚀,干旱时节则又引起水分不足的后果。由于采伐森林,还会造成水分流失,使之无法蒸发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因而也会间接地造成雨量的减少。采伐森林所造成影响的另一方面则是气候。有些科学家认为,土地若无植物覆盖其上,则会反射较多的阳光,并造成气温上升,使空气变得干热,从而影响气压。采伐森林在世界几个最干燥的地区已导致沙漠面积的扩大,其中又以非洲最为显著。整个非洲大陆正面临沙漠化的危机。

美国也同其他国家一样,已经逐渐领悟和认识到人类的能力有限,无法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将水资源由甲地输送到乙地。其可能带来的生态灾难,包括渔业系统的崩溃,以及水源的消失等。这些不堪设想的后果,迫使环境保护人士开展新的抗争行动,大声疾呼以对抗这种毫无节制的开发计划。但是这个行动的影响力是不大的。下面分别从几个大的范围内看看其危机的情况:

东北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苦难充分显示了井水干涸的情景。这个国家由于连年干旱,加上内战不已,过去10年中已有100多万人饿死,数百万人营养不良。特别是埃及,它的情况十分紧急。那里人口剧增,外债累累,由于农田水利建设不当,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现在要扩大水源就不那么容易了。埃及和利比亚也有供水的争执,埃及十分担心利比亚从努比亚河石水层中取水的计划。埃及人曾计划开凿一条300km的运河,取尼罗河水。这将使苏丹的生态系统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造成这个地区内国与国之间的不信任。因此,要和平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很难实现。

中东的问题也很严重,以色列的海法大学地理系教授阿农·索费发出了这样一个警告:“20世纪90年代中东可能因争夺水而暴发战争,因为一些国家都在设法控制相互的供水。”土耳其扬言要用水作为武器,阻止河水流入叙利亚。以色列农民大量使用地下水,使加沙地下水位下降到危险地步,不仅受到了海水的侵蚀,而且受到下水道污水的污染。

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也不乐观。在原苏联咸海地区周围因管理不善,过去3年内咸海的面积已缩小2/3.湖水里的盐分和寄生虫严重地侵蚀了湖泊周围的土地。伏尔加河的污染,毁坏了鱼子酱工业。在波兰,有1/3河水被污染而无法使用,给用水造成困难。

墨西哥对城市的用水管理不当,更因林区的乱砍滥伐,使墨西哥城市用水的供应十分紧张。由于化学工业的污水及下水道污水的污染已有些地区的供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墨西哥政府的一项报告说:“水将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要素”。

树林

美国也不例外。1988年美国有近30个州持续干旱达数个月之久。中西部夏季农作物欠收,科罗拉多河水位下降,致使8个州田园荒芜,土地龟裂,电力生产锐减。由于大建水坝,使河水改道,野生动物濒临绝灭,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一些低洼地受到海水侵蚀,有的河川含盐成分比上游要高28倍,对那里的鱼类及其他水禽是极有害的。

在全球浩瀚的水域中,有98%的水是不适于人类或农业使用的咸水,所剩下的人类可使用的淡水只占0.014%。可是,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穆哈默德·阿什里估计,在人类能得到的这点宝贵的水中,有65%到70%,都因蒸发流失及其他浪费而失掉,所剩的真是没有多少了。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全球战略理事会,1990年6月在开罗召开了一系列全球供水高级会议。波士顿大学的法鲁克·巴兹教授在会上说:“经过对美国航天飞机和遥感装置所测的地球水文资料分析,可以明白无误地说,在埃及和撒哈拉沙漠中最炎热干燥的地带有大量地下水,其水量可比过去人们估计的要多一倍。”这倒是雪里送炭的可喜的信息,结果能如何呢?可以拭目以待。供水给人类带来希望。但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极易受污染的宝贵的“商品”。因此,必须倍加保护,避免水的污染和浪费。

我国每年的降雨量大约为(6×1012)m3.或平均为630mm,比全球年平均800mm少1/5.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又不均匀。南方占3/4.北方只占1/4.现在,年供水量为(46.6×1010)m3.到20世纪末将需要达到(73×1010)m3.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是有问题的。另一方面,人口平均降雨量很低,人均径流量为2700m3.仅是全球平均数12900m3的1/5.比西欧、日本的平均数均低。在河流的径流量中,目前得到利用的大约有(41×1010)m3.地下水抽出量约为(5×1010)m3.共(46×1010)m3.约占全部径流量的17%。与原联邦德国相当,为美国的一半左右。按人均而言,是美国的1/6.是欧洲的1/4左右,约为日本的2/5.水的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还未被人们所重视,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到处都有。全国有5万多条河川,其中流域在100km2以上的有1200条。长江、黄河是我国两个关键性河川。

(二)土资源问题

森林植被具有固土、保土、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水蚀及风蚀等多种功能。森林植被破坏会引起土壤流失,土资源减少,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森林环境问题,对土资源有重大的影响。同时,土资源也是森林生存发展的基础。

地球表面陆地只占29.2%,其余均被水覆盖。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高等生物栖居在陆地上,特别是人类全部都居住在陆地上。因此,陆地是生物圈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依赖陆地生态系统从事农业、牧业、林业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活动,以满足食品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决定生态系统构造及其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岩石经过千万年风化侵蚀和生物作用的复杂变化演化而成的。在人类过分榨取和不适当的利用下,土壤可以在几十年,甚至几年之内退化或破坏。土壤一旦发生退化或破坏,通常是难以恢复原状的。土壤的破坏是对农林业生产的最大冲击。

土地的损失很严重。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算,世界每年损失土地(5~7)×106hm2.有史以来,总共损失了大约(20×108)hm2.比目前全球耕种的土地还要多。造成土地损失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耕地被侵占。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建设每年至少有(30×104)hm2的耕地被侵占。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发生。例如耕地很少的埃及,由于城市化,每年失去土地(2.4×104)hm2.据统计,全球大城市的面积正在以比人口增长率高出两倍的速度在发展着。据预计:1975年至2000年,全球新增的建筑物面积将是原有建筑物的2.5倍。未来城市的发展,仅人类居住,世界每年要失去(14×106)hm2的耕地,(6×106)hm2的牧场,(18×1016)hm2的森林。对破坏土地的行为如不加以有效制止,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的估计,到20世纪末按人口计算的农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那将是对人类食物的巨大威胁。

森林环境问题都有哪些方面

水和风的侵蚀也会造成土地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水的侵蚀和水涝灾害造成的土地损失占各类土地损失的30%。萨尔瓦多境内77%的土地和马达加斯加80%的土地遭到快速冲蚀。尼泊尔东部山区38%的土地,由于肥沃的表层土冲蚀殆尽,已被迫弃耕。在通常情况下,表层土的形成速度是3.75t/(hm2·a)。据美国的测量,表层土损失速度是30t/(hm2·a),损失要比形成快8倍。据估算,世界上每年由于冲蚀损失的土壤高达240×108t之多,损失肥料则数千万吨,要补偿土地的这种损失需要花费上百亿美元。裹在地球表面的薄薄一层土壤,是经不起这种长期而浩大的冲蚀的。这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造成很多国家的河道和水库淤积。哥伦比亚境内的阿奇卡亚水坝,1955年开始使用,由于淤泥沉积,在22个月内丧失了1/4的储水量,在10年之内淤泥填充了3/4的库容量。巴基斯坦的塔贝拉水坝建设耗资12亿美元,由于淤积严重,估计不到50年就要报废。

土壤盐碱化、化学污染和草原的过度放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全世界30%~80%的灌溉土地都程度不同地受到盐化影响。因盐化和水渍,每年要损失(2~3)×105hm2的土地。由于化学肥料、化学杀虫剂、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工业排放物的影响,土壤中有毒物质剧增,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肥力,甚至被迫弃耕。在撒哈拉沙漠边缘上的苏丹称尔多凡省,家畜数量在1957—1966年期间增加4倍。从那时以来,数量还在继续增加。过度放牧的结果,破坏了牲畜与自然牧场间的动态平衡,使草原变为沙漠或半沙漠地区。这种过度放牧现象,在世界其他地区都是存在的。

由于植被的破坏,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也是严重的。黄河每年平均带走的泥沙量为(16×108)t,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如果将这些泥沙堆成高宽各1m的堤坝,可绕地球23.5圈。由于泥沙的沉积,下游河床每年增高十几厘米,使河道行洪量减少,险情增多,解救之法只有靠不断加高堤坝。现在,黄河正常水位已经和开封的铁塔尖端处于同一高度。水土流失加重了广大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农业产量愈来愈低,影响了群众生活。水土流失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位于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每年因水土流失减产粮食(20×105)t。地处我国南端的广东省,近几年来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加了约1000km2.793条溪流严重淤塞,大批水库库容显著减少。位于中部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0%以上,每年土壤侵蚀量约为(24×108)t,使某些江段泥沙大量淤积。据专家们估计,全国每年被冲走的泥沙有(50×108)t之多,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剥去1cm厚的肥土层,损失氮磷钾肥料超过(4×107)t,相当于全国一年生产化肥的总和。

大气

(三)大气问题

森林与大气间有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关系,能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森林受大气污染的影响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但是,森林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大气质量。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空气污染、酸沉降。空气污染、酸沉降对林木的影响有时是非常明显的。当大气中SO2、NOx的浓度过高,雨水的pH值过低时,都会使林木出现明显的伤害,由此导致林木生产力下降,甚至衰亡。据估计,在欧洲,森林由于遭受多种空气污染的危害,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将会导致木材产量的下降。1987年,勘校了17个欧洲国家森林损害面积的研究者们,对遭受多种空气污染和其他胁迫因子损害的森林面积进行了评估。他们估计,易遭中度或严重损害的林木总蓄积量为(18.08×108)m3.几乎是这些国家林木蓄积量的15%,为其木材年采伐量的6倍以上。损害尤为严重的是瑞士(受影响的蓄积量为全国木材蓄积量的25%)、德国(为21%)、荷兰(为20%)、瑞典(为20%)。最近对欧洲森林资源衰减的评估表明,在总数(1.41×108)hm2的森林中,约有(5×107)hm2(占35%)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我国的空气污染在一些城市也非常严重,给城市绿化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我国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南方和西南地区也非常严重。“七五”期间,我们在西南地区的研究表明,当降水的pH值小于4.5时,四川省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降低40.1%、36.8%和75.9%,在贵州省则分别降低8.9%、17.1%和37.1%;四川省杉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降低51.6%、44.6%和85.1%,在贵州分别降低21.7%、23.7%、5.54%。四川和贵州两省受酸沉降影响的森林面积分别为(27.56×104)hm2和(14.05×104)hm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四川省达3.6亿元,贵州省达0.5亿元。其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大。

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对森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个体水平上,而且体现在群落水平上。CO2可以作为一种主要肥料,促进植物生产碳水化合物和有效利用水分。据估计,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1倍,C3植物大约可以加速生长并使产量提高30%~50%,C4植物增产较少,产量增加0%~10%。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的结果,使陆地生态系统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即温度及降雨量会突然变化,气候区也将在下一个50年内可能朝两极转移几百公里。植物和动物群落的转移将滞后于气候的变化,生存于现在场所的生物群落,将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不同的气候状况下。这种状况可能更适宜也可能更不适宜于它们。因而,可能增加某些物种的产量,也可能减少某些物种的产量。生态系统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移动,因物种分布及丰度的交替结果,生态系统将出现新的结构。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报告预计,由于全球变暖,尤其是在针叶林生长的高纬度地区,其林木生长速度加快,森林面积得以扩大。

国家气象局等单位合作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对中国森林影响的预测表明,如果到205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上升0.2℃,中国的植被带将发生移动。其最明显的特征为: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发生显著减少,大部分寒温带针叶林将消失。这对于中国东北的木材生产将会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因而植被在气候剧烈变化下所发生的许多反应还无法预测。

(四)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的与森林破坏有关,如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干旱、洪涝等,有的则纯属其他自然原因造成的。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多种自然灾害。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台风、风暴潮、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等。这些灾害具有频次高、受灾面广、灾情重等特点。

在重大的自然灾害中,尤以洪涝、干旱为甚,且分布区域很广,有45%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1949年以来,干旱的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0%~70%,每年减产粮食1010kg以上。

洪涝灾害的肆虐,同样给森林乃至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土壤超过(5×109)t,占世界总流失量的1/12.每年入海泥沙量约(2×109)t,亦占世界陆地入海泥量的1/12.据统计,黄河和长江的年输沙量分别占世界九大河流的第一位和第四位。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灾害是使土壤变薄,肥力降低,含水量减少,热量状况变劣,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水土流失造成的次生灾害是,促进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抬高河床,淤塞水库,加速灾难性洪涝的发生和发展。

自然灾害

除干旱、洪涝之外,因气候条件改变而引起的风暴灾害也相当严重。台风在我国登陆的次数居全球首位。我国东南沿海每年都有6~7次台风登陆,且造成重大损失。有些台风在沿海地区引起巨大的风暴潮和巨浪,对近海海域航行和海上石油开采等工程设施造成了严重威胁。由台风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年份为2亿~6亿元,大灾之年则要超过10亿元。

我国滑坡灾害之严重和分布范围之广是世界上少见。历史上每年都有滑坡灾害发生,而近10年来我国的滑坡更是规模大、速度快,给人们造成的灾难极大。1980年6月3日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的山体崩滑,使172人丧生;1982年7月17日四川省云阳县的鸡爪子大型滑坡;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洒勒山高速大规模滑坡;1985年6月12日长江三峡的新滩滑坡都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滑坡对交通运输的危害更是惊人。据统计,宝成铁路有滑坡101处,成昆铁路有183处,鹰厦铁路有48处。每年都有因滑坡灾害而中断行车数十天的记录。为此,国家每年用于整治滑坡的费用高达5000万元以上。我国的滑坡发育地区主要是云、贵、川、西藏东部、甘肃省南部和黄土高原沟壑区。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9%。所构成的复杂地质条件,使得我国亦成为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受泥石流危害的主要地区是西南、西北山区,其次是青藏高原东部、南部和北部边缘、秦巴山区、太行山—燕山—辽南山区。泥石流给城镇、农田、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能源和水利设施、国防建设工程等带来极大的危害。每年都要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和几百甚至上千人的死亡。由于铁路运输跨越的区域广,受泥石流危害最为严重。全铁路沿线有泥石流沟386条,威胁着3000km铁路的安全。1949—1985年累计发生泥石流灾害1200起,其中造成铁路被毁、中断行车的重大灾害有300起,列车出轨和颠覆的严重事故10起,伤亡10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起,33个车站被淤埋41次,每年仅用于复旧费和改建工程费就高达7000万元。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也有泥石流沟271条,且近期活动有加剧的趋势,从其发展趋势预测,将直接影响库区泥沙淤积和航运以及城镇迁建和移民安置。

我国的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成灾条件复杂,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重了灾情的发展。每年都有一些农作物和森林遭受病、虫、草、鼠危害,受灾面积很广,平均每年农作物受灾(1.77×108)hm2.损失粮食百亿公斤;森林受灾(0.093×108)hm2.损失木材生长量107m3.价值10多亿元,再加上水果、蔬菜、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损失,每年的总损失近百亿元。

除上述环境问题之外,还有野生物种消失速度加快、固定CO2的作用减弱,森林环境的南北差异增大及发展中国家资源已近枯竭。

野生物种消失速度加快。全球物种分布极不平衡,其种类由极地向赤道渐增多,仅在覆盖全球陆地面积7%的热带雨林中的物种就占全球1000多万物种的一半。由于全世界森林环境的恶化,特别是热带雨林环境受到空前的严重破坏,正导致物种灭绝达到空前的速度。许多专家认为,全球物种已消失了25%,并且20%~30%的物种还有消失的危险。据估计:到20世纪末,由于毁林全球还会有5%~15%物种消失,年减少物种1.5万~2万种或每天减少40~140种,仅南美热带雨林中现存的9.2万种植物就将损失15%~16%。

固定CO2的作用减弱。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CO2吸附源。据估计:森林生态系统贮存的CO2量超过全球CO2量的一半,每公顷热带森林一年能吸收7~9tCO2(按碳换算)。如果热带雨林仍按现在的约(11×106)hm2/a速度减少,则CO2吸收量一年将减少(0.8×108)t。森林破坏后会使树木及其下部土壤中的碳氧化释放到大气中。最近估计,森林减少使碳的排出量每年大约增加(16×108)t,这相当于人们燃煤时排出的CO2量的30%。大气中CO2浓度的急剧增加,加速了地球温暖化的进程。

森林环境的南北差异增大。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生物圈的损害为代价的,它仅仅为占全球1/5的人带来富裕。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已成为主要的资源消费大户。他们不仅吞噬了本国资源,二次大战后又采取保护本国资源、掠吞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资源的策略,将森林环境问题逐步转移到了第三世界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持生计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不得不以非持续性的方式开发利用森林。在森林环境问题上形成了愈来愈明显的南北差异和南北矛盾。

发展中国家资源已近枯竭。森林资源一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近年来森林面积减少太快,而更新造林面积不到采伐面积的1/10.致使木材与薪材资源严重不足。据估计:1980年时全球薪材不足状况下的人口约13亿人,预计到2000年时将上升到27亿人。特别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已由1971年的24个增加到42个;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已达1万多亿美元;全世界的环境难民也增加到300多万人。如果低收入国家的生活状况仍得不到改善,全球森林环境的持续性战略就不会成功。长此下去,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将陷入贫困—森林采伐—环境恶化—贫困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