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害虫的发生与林分环境的关系 虫害的三个必要条件

2024-11-25 04:59:31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森林害虫的发生与林分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在自然界的绿色世界中,森林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森林害虫的发生与林分环境之间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受到了威胁,下面就去看看虫害的三个必要条件吧!

森林害虫的发生与林分环境的关系

森林

森林害虫不是在任何林分内都能猖獗发生,造成灾害,而只能在环境条件对害虫发生极为有利的林分内,首先形成虫源基地,通过增殖、扩展,然后逐步猖獗成灾。因此,林分结构与森林害虫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1.纯林和混交林。纯林和混交林是两个不同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昆虫群落结构与林分结构、植物种类、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纯林树种单一,昆虫群落结构简单,天敌数量少,害虫一旦发生,数量增殖快,容易造成灾害。混交林内由于树种较多,昆虫群落结构复杂,害虫一旦发生,各虫期被天敌捕食和寄生率高,害虫不易发生。混交林面积愈大,混交树种愈多,减轻虫害的作用愈显著。

这主要是混交林不适于害虫形成虫源基地,阻碍了食物信息的传递,改变了昆虫群落食物网结构,复杂的森林环境有利于鸟类栖息,有利于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繁衍,提高了森林对害虫的自控能力。树种愈杂,害虫种类愈多,而以害虫为生的天敌因为有了丰富的中间寄主,其种类和密度也就随之增大。林间各种害虫各虫态发生期相互交替,不仅为捕食性天敌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寄生性天敌也随时有寄主可寻,为天敌的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般较复杂的混交林内均有丰富的蜜源植物,如山矾、白栎、茅栗、乌饭、油茶、野蔷薇等。林分中的蜜源植物是寄生性昆虫成虫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对延长寄生蜂、寄生蝇成虫寿命,促进性腺成熟,提高产卵量等具有重要作用。据初步统计,有120多种蜂、蝇成虫需要蜜源作补充营养。在有蜜源的林内,松毛虫被寄生性昆虫的自然寄生率一般比无蜜源植物的林内要高10%以上。

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均有差异,对松毛虫的大发生有明显影响。如马尾松毛虫常灾区多分布在丘陵浅山区,一般在海拔400m以下。在江浙一带,海拔50~200m为常灾区,而在四川省多在300~800m范围内危害猖獗。松毛虫一般只在环境条件对其突发性危害有利的林分内猖獗成灾。首先形成虫源地,经过增殖、蔓延,逐步猖獗成灾。

纯林中杂灌木等地被物少,林分结构较简单,昆虫相也简单,松毛虫种群一旦增殖,容易成灾;混交林内,由于乔木和灌木等植物种类多,昆虫相对复杂(我国松毛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多达555多种,包括重寄生性的31种),各种昆虫的发生期相互交错,害虫、天敌间组成结构复杂的食物链网络,形成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强了林分对松毛虫种群的自控潜能。

如已知马尾松毛虫有寄生性天敌110多种,在一片纯林中常见的不过几种、几十种,而在混交林内往往超过纯林内的数倍。短翅平腹小蜂、横带沟姬蜂、松毛虫曲姬蜂、红铃虫金小蜂、松毛虫瘦姬蜂等只能在较复杂的混交林中才能找到。对单食性害虫而言,混交林可以起到阻碍害虫的作用。经营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松毛虫的大发生。如20世纪60年代以前,江西省海拔600m以上松林松毛虫从未大面积成灾。

由于70年代以来滥砍滥伐严重,一些山头阔叶林被砍光,使得一些600m以上的大片松林松毛虫猖獗成灾。吉安县地处海拔800m的一片针阔混交林,从未发生过松毛虫,近年来由于阔叶树被砍光,只剩下10~20年生马尾松纯林,松毛虫突然猖獗成灾。我国目前存在大面积纯松林,生产上要采取封山育林、补植阔叶树和蜜源植物、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加以改造。改造后的林分各种乔灌木、植被及昆虫区系明显增加,林内郁闭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大,从而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

树林

合理的林业措施可诱发林木的抗虫性,提高林木与整个林分的耐害性;由于植被茂密,林内光照度明显减弱,不利于喜光的松毛虫生长发育;林分内有机质增多,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了树势,也提高了林木的抗灾能力;通常封山育林后林内的松毛虫幼虫的体重减轻,消化系数降低,化蛹历期延长,繁殖力下降,不利于松毛虫的繁衍。

2.灌木林。灌木林一般多是天然林遭受破坏后各种原生灌木发展成林的结果,或是通过封山育林培育起来的。灌木林一般属于薪炭林范围,很少有经营的习惯,一般采取分片皆伐或定期轮伐方式取得薪炭材,伐后萌芽更新,是林分类型中另一种生态系统。其害虫发生的种类和危害情况,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类林分中昼、夜温差变化较大,阳光充足,食叶害虫种类较多,多数种类为杂食性。

灌木林中常有多种金龟子危害,它们还迁向附近的、果园中去,使许多林木和受害。在栎类混生较多的灌木林内,也常见到舟蛾类害虫严重危害。在北方,美国白蛾、舞毒蛾、天幕毛虫等主要害虫多起源于灌木丛林。大部分灌木林中常混生着少量针、阔叶乔木树种,称为乔灌混交林。一般灌木种类多,郁闭度大,对抑制虫灾有极为明显的作用。就马尾松毛虫来说,在灾害较轻的年代里,虫口密度一般比纯林内小,受害程度轻。即使在大暴发年代,各虫期天敌寄生率高,虫口密度下降快。

竹缕舟蛾大发生的年份,在灌木种类多、郁闭度大的竹林内,竹缕舟蛾蛹啮小蜂(Tetrastichussp.)寄生率高达64%;在灌木稀少或无地被的竹林内,蛹寄生率只有0.8%,甚至很难发现这种啮小蜂。灌木林能提供寄生性昆虫的蜜源和栖息、越冬场所。许多天敌昆虫,如膜翅目昆虫、食虫蝽、螳螂、蜘蛛以及鸟类中的画眉、白头鹎等食虫鸟多活动、栖息及筑巢于灌木林中,对降低某些害虫种群数量,抑制虫灾有积极作用。

虫害的三个必要条件

虫源。这是造成虫害的基础,虫源基数越大,造成虫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适宜的寄生植物及其生育阶段。这是害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田间有充足的喜食植物及其感虫品种,才能提供害虫丰富的食物营养,虫口数量才能得到快速增长。

有利于害虫繁殖蔓延的生态环境条件。这包括生物与非生物条件,只有当害虫的种群密度发展到足以造成危害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数量时,才能造成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