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地区资源进口型国家 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导语:发展中地区的资源进口型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进口资源,一旦国际市场波动,就可能导致经济动荡,例如,油价的剧烈波动可能会对石油进口国家的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下面就一起去看看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吧!
发展中地区资源进口型国家
贸易
世界资源型产品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徘徊不前,资源型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1965年世界资源型产品的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为44%,1990年降为26.5%。其中低收入国家比重1965年为50%,1990年为38%;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1965年为57%,1990年为42%;高收入国家则有大幅度下降,1965年为40%,1990年为27%。世界资源型产品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也大大低于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1965—199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增长速度平均为4.7%,而资源型产品贸易增长速度仅为2.0%。资源贸易的增长速度不到世界商品贸易增长速度的1/2.表现为世界资源型产品的发展速度与工业制成品的发展速度相脱节。其主要原因是:
1.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不利于初级产品贸易的变化
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1984年,在工业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即和工业部门,占38%,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比重高达62%。这种变化表明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急剧下降。而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产值中原料耗费所占比例甚小。因而,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意味着对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需求的相对下降,这就必然影响农矿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和价格。
2.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发达国家之间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也由资源型与加工型分工转化为资本型、技术型与劳动型分工。因此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纯粹的资源型产品比例也必将减少。
3.国际资源贸易增长与世界经济增长相脱节
随着资源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更加节约。1970—1977年轧钢工艺的变化使每吨钢材消耗的粗钢节约9%,造船工业节约用钢23%。1980—1983年间,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用的钢材减少了26%,塑料增加了37%。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子工业消耗的原材料大大少于传统工业。生产一枚半导体芯的所使用的原材料只占成本的1—3%,而汽车的原材料成本占40%。加上节能、节材技术的发展和代用新材料的出现,目前单位工业产品所需原材料和能源只及本世纪初的2/5.近10年,美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下降了30%,材料和金属消耗量分别下降了20%和16%。1984年发达国家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比1977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下降了25%。
4.世界资源型产品贸易长期停滞不前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资源型产品价格长期偏低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若按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以1979—1981年的价格为100.到1986年,非食物的农产品原料商品的价格已跌至58.金属和矿产原料已跌至62.1987年以来,非石油初级产品的价格明显回升,但绝大多数产品的价格仍远低于80年代初的水平。而石油价格在1988年的再次暴跌,使产油的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国际贸易
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影响贸易政策:自然地理环境,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日本利用其便利的海运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并采取“出口主导型”的经贸战略,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
影响贸易结构: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决定了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潜在优势。如果一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本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并有剩余,那么它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的优势来增加出口,获得外汇收入。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国家利用其石油资源优势,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得外汇收入。
影响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一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其加工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这不仅能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更能增加出口额。
影响汇率水平:汇率水平也是影响贸易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这就有可能使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
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本国的经济状况,还受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例如,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贸易都有可能因此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