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对比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导语: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对比是怎么样的呢?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既具有独特性,又呈现出一定的共性,而且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多样,从东北的广袤平原到西部的崇山峻岭,再到南部的热带雨林,各种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特征,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吧!
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对比
土地
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现有耕地约1.33亿公顷,占全球耕地的9.4%;森林面积1.225亿公顷,占全球森林面积的4.5%,森林覆盖率为12.98%;草地面积约4亿公顷,占全球草地的6%。中国农、林、牧业用地总量均居世界前列,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是优势,目前除日本之外,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大国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中国拥有11亿人口,众多的人口大大抵消了绝对量大的优势。
中国人均耕地0.12公顷,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5强;人均林地0.11公顷,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人均草地0.35公顷,不到世界人均水平1/2;即使人均土地也不到全球平均的1/3.与一些地广人稀的大国相比,差距则更大。土地资源人均相对量少是中国的劣势。与美、加、苏等发达大国相比,中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这就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只能精耕细作,走资源节约型(特别是节地)的农业发展道路。
2.山地多、平地少,难易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较大
据中国地形面积统计,全国平地占国土面积的33.6%,丘陵占19.9%,山地占46.5%。山地和丘陵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3.与美、加、苏、澳等领土较大的国家相比,中国山地和丘陵比重最大。并且,中国有相当部分土地是难于利用的,在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6.3%、戈壁占5.8%、石质山地占4.8%、沙漠化土地占1.8%、寒漠占1.6%、永久积雪和冰川占0.5%、沼泽占1.1%,加上已被居民点、工矿、道路占用的7%土地和2.8%的内陆水域,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近3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还有相当部分已利用土地质量低劣,耕地中各类低产田约占36%,草地中、下等的占85%以上,中、下等林地占现有林地的2/3以上,大部分土地有待改良。
3.农用地比重偏小,草地面积较大,耕地尤为缺乏
中国的土地利用结构依所占比重顺序为:草地42%,林地29%,耕地14%,城镇、道路、居民点和水域10%。其中,可利用草地占33%,森林占13%,农林牧实际用地占国土面积的3/5.按1988年可比资料,中国与其它面积较大的国家相比,农用地(农林牧)比重明显偏小,较世界平均水平低10%,较美、澳、印等国低20%左右。其中草地面积较大,占国土面积的33%,占全球的9.9%;耕地面积较小,占国土面积的10%,占全球的6.6%,即使以20亿亩耕地计,也只占全球的9%左右。
耕地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接近全球平均水平(若以20亿亩则高出3%),但与美国、印度相比,仍低10%和40%,耕地显得尤为缺乏。在11亿人口的重压下,每公顷耕地要养活12人,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
4.耕地整体质量不高,可灌溉地比重较大,单产居中等水平中国耕地资源整体质量不高,高产田比重小、中低产田比重大。据研究,在现有耕地中土壤肥力较高,基本无障碍因素,稻谷6吨/公顷以上,玉米5.25吨/公顷以上的高产田占耕地的27%左右;有1—2种障碍因素,生产水平中等的耕地占38%左右;生产条件差、障碍因素多的低产田(稻谷3吨/公顷以下、玉米2.25吨/公顷以下)占耕地的35%左右。在现有耕地中,可灌溉耕地4494万公顷,占耕地的46.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5.5%,亚洲平均水平31.6%,在主要大国中仅次于印度,这大大提高了耕地的生产能力。以谷物单产计,中国1987—1989三年均产为3980公斤/公顷,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570公斤/公顷)55%,但大大低于欧洲4167公斤/公顷的平均水平,属于中等。
森林
5.覆盖率低,林地利用不充分,生产力低下
在世界上,中国属于少林国家。据1984—1988年第三次全国森林清查,中国林业用地为2.67亿公顷(40亿亩),其中有林地1.2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98%。中国有林地占世界有林地的4.5%,森林覆盖率略高于世界平均数的3/5.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量与覆盖率均极低。中国有林地面积只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6.6%,利用很不充分,而美国、日本、芬兰等林业发达国家,林地利用率都在90%以上,并且,林地生产力低下,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85米3/公顷,用材林更低,平均只有79.2米3/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110.7米3/公顷的水平;中国森林年均生长量为2.7米3/公顷,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亚洲平均水平,林地生产力亟待提高。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少:虽然我国的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为12亩,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山地多,平地少: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而耕地比重较小。
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如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草原资源多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等。
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仅约为1.2亿亩。
水土资源不平衡:中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紧张。
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例如在东北平原上主要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
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如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