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地利用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中国草地面积

2024-11-25 03:21:22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中国草地利用的两个问题是什么?中国草地利用的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是过度放牧与草地退化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牧民的过度放牧行为,许多草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草地的退化现象,并且这种退化不仅影响了草地的生态功能,还使得草地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给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那么大家知道中国草地面积吗?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具体情况吧!

中国草地利用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草地

中国利用方面,目前处于落后状态。草地上所生产的肉类,仅占全国肉食产量的6.8%,所生产的羊毛仅能满足毛纺工业需要量的1/3.每百亩可利用草地所生产的畜产品单位还不及美国的同类草地产值的1/20。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草地利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对草地建设的投资甚少,畜牧业基础设施极差,至今仍然是靠天养畜,掠夺式的经营。

1.草地建设投资少,基础设施差,效益未能发挥就草地基本建设而言,至80年代初,国家对北方草地的投资约47亿元,平均每公顷草地投资仅15元,若以37年平均分配,每年每公顷草地平均0.3—0.45元,至使草地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资源消耗过重,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修都跟不上生产的需要。另外尽管人工草地的效益明显,但建立人工草案的资金有限,发展速度不快。目前还多属于局部、试点的形势,对于根本改变我国草地资源利用落后的状况,还不能形成决定的作用。所以资金短缺,设施差是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的限制因素。

2.草地生产力退化、消失现象普遍中国草地,特别是北方牧区载畜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况。全国畜均占有草场已由1949年的6.2公顷减少到目前的1.33多公顷。而且草地生产力普遍下降30—50%,牧区退化、沙化草地面积已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2%,并且每年以133.33多万公顷的速度扩展。草原建设治理速度赶不上长期形成的退化沙化速度,逆差每年超过66.67万公顷,至使相当多的地区已陷入恶性循环。

由于长期经营不善,导至北方牧区的植被遭受破坏,生态条件恶化,频繁“黑灾、白灾”交替发生,周期有缩短的趋势。据报导内蒙古从1978年到1986年的8年间发生雪灾4次,间隔时间仅为二年,每次死亡牲畜均在200万头(只)以上,最高达460万头(只);青海省1985年至1988年发生雪灾2次,每次死亡牲畜也都在200万头(只)左右。草地生产力的退化,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构成的草地资源环境质量的退化,已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北方草地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

草地

中国草地面积

中国草地面积为39.68亿亩,居世界第一。根据2022年的数据,全国草地面积为2.65亿公顷。这表明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植树造林和种草改良等措施,有效地增加了草地面积和改善了生态系统的质量。中国还拥有2.31亿公顷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中国草地分布

中国草地分布广泛,涵盖了从北方温带草地区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区,再到南方和东部次生草地区的多个区域。草地资源丰富,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其中天然草地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中国草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北方,包括内蒙古、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中国草地的类型多样,包括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草原类等,其中高寒草甸类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及新疆。南方和东部的次生草地区,主要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这部分草地大部分是森林植被屡遭破坏后形成的次生草地。

中国草地的分布不仅受到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影响,还受到具体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畜牧业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