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吗

2024-11-25 09:31:40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金、银、铁、铜、煤、石油等众多重要矿产,而且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吗?下面就一起去看看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吗。

中国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矿产

一、资源概况与特征

中国国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齐全。中国是世界上比较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62种,有探明储量的有148种,矿产地23多万处,在有探明储量的矿种中钒、钛、煤、钨、锡、锑、铋、钼、锂、铍、铌、钽、稀土、石墨、石膏、岩盐、萤石,重晶石、菱镁矿、硅灰石、滑石、耐火粘土、芒硝、玻璃硅质原料、石材、陶瓷原料等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铁、锰、铜、铝、铅、锌、镍、金、银、磷、硫、高岭土,膨润土、石棉、石油、天然气、铀等矿产虽不具有明显优势,也有相当数量的储量,而且其中大多数矿产资源潜力较大。

有色金属矿产是我国的优势,多数矿种人均占有量仍高于世界水平;只有铬、钴、铂族、金刚石、钾盐、硼、天然碱等矿产资源短缺或严重不足。中国矿产资源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小。据统计,世界前十位国家45种主要矿产储量潜在价值比较,按矿产总值计,中国排第3名,占世界矿产总值的14.64%;按国土面积计,中国排第6名,为114.46美元/平方公里按人口计,中国排第6名,为1.19万美元/人(十国平均值为3.40万美元/人)实际上还低于世界平均值的1.77万美元/人,在世界上排第80名。

第二,具有明显优势的矿产除煤以外,多数是用量较小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而用途广、用量大的大宗矿产如铁、铜、石油及天然气等,不具有明显优势。

第三,许多矿产具有贫矿多、难选矿多、共生、伴生矿产多的特点,给采、选、冶带来困难。

第四、矿产资源区域分布具有多重不均衡的特点,如煤炭储量的90%分布在长江以北,其中华北地区占总储量的70%,磷矿的80%以上分布在滇黔鄂川湘五省,铁矿集中分布在鞍(山)本(溪)、北京—冀东,攀西、五台—岚县四大片,给矿产的开采、运输和配套带来困难。

上述四个特点,与中国人口数量、科技水平、财力状况等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在总体上不仅不具有优势,而且大多数矿种还处于劣势。这表现在:①矿产资源数量与人口数量、需求数量相联系构成数量上的劣势矿产,如煤、磷、锌、锡、铁、铜、石油和天然气等;②矿产资源质量与科学技术水平、财力相联系,构成质量上劣势的矿产,如铁、铜、锰、磷、硫铁矿等;③矿产资源类型、组织与科学技术水平、财力相联系,构成可选性上的劣势矿产,如铝土矿、磷矿、铁矿、锡、钨、铅锌矿等;④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与国土辽阔、高山纵横的自然环境相联系,构成矿产资源组合上的劣势矿产,如煤、磷、石油等。

二、开发利用情况及问题

截至1989年底,我国已拥有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矿产采选工业企业2.3万个,工业总产值974亿元(当年价,以下同),占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5.58%。我国新发现主要的大中型矿产地1450多处,年开采各种矿石超过50亿吨,其中原煤10.54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38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150.5亿立方米;铁矿石及其它黑色金属约2亿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金属200余万吨,矿石近2亿吨;磷矿、硫铁矿分别为1000余万吨。

各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4亿多吨。已形成了300多个以采掘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城市。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炭、石油、钨、锑、锡等有色金属、稀土矿及某些非金属矿产品还出口到国际市场。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许多重要矿产资源勘探、矿山建设,不能满足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需要,如煤炭精查储量不足,特别是主焦煤少;铁矿贫矿多、矿山建设落后,富矿必需长期进口;石油、天然气后备储量不足。

第二,对矿产资源管理不善,争抢资源的矿山纠纷,尚未完全平息。

第三,矿产资源耗费率高,损失浪费严重。采富弃贫,采主丢副、乱采滥挖的现象屡禁不止。据对全国13个省(区)719个国营坑采矿山调查,有56%的矿山回采率低于设计要求,全国矿产开发的综合回收率只有30—50%。全国12万个乡镇集体矿山及个体采矿,资源消耗更高,浪费更加严重。

第四,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尚未减轻。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采选、冶过程中排出的尾砂、尾矿、废渣等多数未利用,占用农田,污染水系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对矿产品外贸管理不善,给国家造成损失。

三、供需现状及趋势

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的目前供需状态与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全国各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1987—1988年,由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和地质矿产部会同石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建材、轻工、核工业及黄金公司等部门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就全国40种矿产资源对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保证程度,2020年矿产资源形势进行了论证。就其中15种主要矿产需求及资源保证程度而言,2000年有充分保证的矿产只有煤、稀土、铝土矿和磷,能基本保证的矿产有铁、铅、锌、镍、钨、锡、锑、硫,缺口很大的有石油、金、铜,其中金和石油更为突出。

四、我国的对策

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开源节流

在贯彻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战略,执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是开源之力,又是节流之技,它可以转化为资源和生产力,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第一,加强基础地质科研工作,重视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成矿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成为找到大油田、大矿床的先导,要重视远景成矿带的成矿预测,在查明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寻找隐伏矿和新类型矿床。

第二,继续加强难选冶矿产、多组份矿产利用的研究。并要改善地质勘探技术,广泛运用遥感和深部地震测深方法,加快找矿进程。目前有许多矿山由于技术不过关,使低品位矿,多金属共生、伴生矿,细晶颗粒细、组份嵌布形式复杂的矿,无法加工利用。针对我国资源特点和目前回收利用情况,必须继续加强回收利用研究,从全国来看,应重点抓好铁、锰、铜、铝、磷、硼、钾盐等矿重点选冶技术攻关。

如对赤铁矿、碳酸锰、锌锡铁矿、氧化铜、含砷锑金矿、胶磷矿、铜锌混合硅、硼镁铁矿等难选矿的选冶技术试验研究,对钒钛磁铁矿提取钒、钛及其它多种元素需加快工业试验,为攀钢二基地设计、建设提供参数:对有色金属共生、伴生矿主要是提高元素综合回收率,继续加强选—冶联合工艺技术攻关。

第三,重点抓好矿物新性能、新用途的试验研究,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这项研究一可以开僻资源的新来源;二可以发现替代资源,三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对非金属矿应用领域的开拓研究,更应重视和加强,在一些条件好的矿山应开展无尾矿工艺研究试验,做到物尽其用,一矿多能。

2.适当增加地勘费投入确保矿业发展

据统计,我国矿产勘查和矿业建设投资比例逐年下降,使发展速度滞后,地勘工作规模萎缩,地质技术储备减少,陈旧的技术设备难以更新换代,相当部分生产能力富余,部分职工工资收入下降,地勘工作限入困境,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地勘工作经费不足,特别是地质勘探费用严重不足,如国家地质勘探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五五”期间平均为1.86%,“六五”期间为1.79%,“七五”第一年下降为1.25%,1988年又下降到1.2%;

铁矿山建设投资“五五”期间为22.3%,“六五”期间为10.6%,而“七五”期间猛降至5%,1988年全国矿业基建投资占9%,技术改造投资仅占8%,加上老矿山能力的衰减,矿山建设负债累累,矿产,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节节落后,“倒塔型”结构更加突出,造成我国矿产品和能源原材料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鉴此,一方面希望国家财政较多地直接增加地勘投入,另一方面应改革现行地勘工作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一个能够自我调控、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经济运行机制。

第一,将地质勘探费使用范围调整到基础地质调查和普查找矿上来,多年来中央财政拨给的地质勘探费,既要矿产、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又要保证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既要保证中央建设的需要,又要为地方建设和其它方面服务。这一方面使有限的地勘费用难于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所出现的多种利益主体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改革价格体系的新形势下,仍靠中央财政包揽地勘费用显然不符合改革的总趋势,因此,地质勘探费用的使用方向应主要是社会公益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探索性强、风险性大的普查找矿。

第二,合理而又有效地使用地质勘查费用,切实加强地勘工作,使之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建设协调发展。集中资金保证基础地质调查和国家建设急需重要矿产的普查找矿,特别是要抓好宏观布局和合理部署,以及优选地质勘查项目,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改进地勘费用的分配办法,使之与地质工作任务和地质成果挂钩,引导地勘单位注重和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矿产

3.搞好资源进出口贸易取长补短

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矿产品自给自足,互惠的贸易往来和矿产品余缺调剂,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矿产品需求量庞大、资金又十分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大宗的矿产品主要应立足国内解决,长线矿产品首先满足国内需要,但是短线产品需要适当进口以弥补不足,长线矿产品需要有利有节地出口,以创收外汇、积累建设资金。

第一,矿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国际市场行情,有选择地进行。(1)我国出口的矿产品应是国内的优势资源且产品自给有余,如煤、钨、锑、锡、钼、钒、钛、稀土、钒土、萤石、滑石、重晶石、石墨、石膏、花岗石和大理石等;(2)我国进口的矿产品应是国内劣势资源,目前和长远均短缺的矿产,如钾盐,铬铁矿、富铁矿;(3)应根据矿产资源的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矿产品进出口的结构(品种、数量),根据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我国非金属矿产优势,必须逐步提高非金属矿品的比重,降低有色金属出口产品的比重。

如除目前出口非金属矿产品可增加出口量外,我国的高岭土、膨润土、硅澡土、沸石、硅灰石等具有潜在优势,在探明储量、技术和开发利用有较大进展后即可出口;(4)“应急的出口”和“应急的进口”必须尽快扭转。我国有些矿产资源并非优势,国内供不应求,但为应急出口。如由于大量进口小汽车和耐用消费品,为了平衡外汇,必须每年出口约2500万吨原油,换外汇25亿美元左右。

其代价是国内石油加工企业约1/4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许多汽车停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国内有些矿产品可以自己解决,但为了急需而进口,如磷矿、磷肥大量进口花外汇10亿多美元,造成国内磷矿积压,磷肥滞销,许多企业停产或倒闭。

第二,矿产品进出口应加强计划调控,严格组织管理。我国钨、锡、锑等传统出口产品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稀土元素,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竞相压价、盲目过量出口,使许多进口国储备量增加,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钨精矿为例,1977年曾上升到每吨2万美元,1985年降为每吨1万美元,1988年每吨7770美元,1989年每吨3932美元。

1989年底我国出口791吨,仅得外汇311万美元,与1977年比少收入1271万美元,比1985年少收入480万美元。目前稀土出口也有类似情况。今后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矿产及制品如钨、锑、锡、稀土等可采取国家垄断、专卖方式,统一经营,一致对外,锡产品也应协调行动,统一对外。

第三,控制初级形态矿产品出口,选择初级形态矿产品进口。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剩余,需要以资源的多层次加工,消化剩余力,创造产值,提高效益,但是目前仍有许多矿产品是大量出卖原料,买进制成品,这一进一出损失很大,急待提高矿产品加工深度。如八十年代以来,钨精矿价格一直下跌,钨粉、碳化钨粉经历了下跌又回升过程,只有钨丝、钨棒、硬质合金刀具等深加工产品价格稳定,受钨精矿下跌影响极小。以钨精矿比价为1.钨的初加工产品中钨酸铵为1.3.钨粉为1.8.碳化钨粉为2.3.而硬质合金钨丝等深加工产品为50—100.因此增加深加工矿产是我国出口的主要方向。

国际市场几年来锡价大起大落,目前的锡价约为1985年的40%,我国以低价出口锡锭等初加工产品,高价进口镀锡板等深加工产品。据统计从建国以来到1985年,我国出口锡所创外汇与同期进口镀锡极所耗外汇基本相等。1981—1985年出口锡创汇,只有进口镀锡板花去外汇的1/4.我国每年进口钢材1000万吨左右,耗外汇50多亿美元,如果变进口1000万吨钢材为进口2000万吨富铁矿,仅需花5亿美元,是进口钢材的1/10.因此适当进口矿产品原料,生产我国所需材料和制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第四,以劳务输出,国外投资靠解决国内紧张的矿产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向人力短缺的国家输出劳力是一个应积极探索和开拓途径。我国在澳大利亚租地开金矿,投资开铁矿已初见成效、今后还可以向俄罗斯等国输出劳动力或联合开矿,解决我国紧缺的铬铁矿、钾盐等矿产品。这也是利用国外资源的一种形式。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吗

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具体来说,中国的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在金属矿产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铁、锰、钒、钛等黑色金属资源,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中国在有色金属方面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稀土、锑矿、钨矿等,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钨矿的储量居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中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而且储量也相当可观。

中国政府网指出,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矿产,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矿产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