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海浪的天气形势 灾害性海浪的防治措施

2024-11-25 13:45:14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灾害性海浪的天气形势是海洋气象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涉及到海洋环境的复杂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灾害性海浪通常指的是那些由于强风、潮汐、地形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较大振幅和较高能量的海浪,它们往往会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基础设施以及海上航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下面就去看看灾害性海浪的天气形势和灾害性海浪的防治措施吧!

的天气形势

海浪

灾害性海浪的天气形势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台风天气

台风的范围一般有近千千米,风力强劲,能引发很大的波浪。由于台风中风向是旋转的,它造成的波浪由台风区向四方扩散到范围广大的海域。台风内风浪最大区域位于风向与台风移动方向一致的区域,即台风移动方向的右半部分,该区域风速大、风时长。波浪最小的区域是风向与台风移动方向相反的区域,因其区域风速相对较小、风时较短。

在台风中心,虽然风力较小,但由于台风区中的波浪都向中心汇集,波浪很大,且出现波陡很大的三角浪。在远离台风区的海上有规则、整齐的涌浪。台风风浪主要发生在每年7~10月的台风季节,占全年总数的73%,其中仅8月便占全年总数的21%,而1~6月仅占全年总数的16%。

2、强冷空气

天气强冷空气天气过程的风场特点是风向一般为北-西北,风区不断地随冷锋南移而从北向南扩展。由于这种风在各海区洋面上吹的大多是离岸风,所以波浪在海洋北部生成,不断向南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成长变大,因而造成西北小、东南大的分布。并且这种风的风力风向比较稳定,波浪的大小分布在风吹刮相当时间后即进入稳定状态,离海洋的西北岸愈远,波浪愈大。在冷锋过后数小时内,波浪即达到最大,即在地面锋线后300千米左右海面波浪最大。

在北纬35°以北海区,冷锋速度通常大于涌浪波速,故锋前一般没有涌浪,但到了北纬35°以南海面后,冷锋速度减慢,锋前一般都出现涌浪。寒潮浪主要发生在冬半年。11月至翌年2月的发生次数占全年总数的84%,其中仅12月便占全年总数的25%,夏季的6~8月则没有发生,春、秋季仅占全年总数的16%。

3、天气

温带气旋的风场特点是在气旋中有三部分不同风向且都在移动着的风区,在冷锋后为偏北风,风区向东移动,方向与风向垂直,但同时风区也向南扩展移动;暖区是偏南风,风区移动方向与风向成30°~60°夹角;暖锋前偏东风区,风区移动方风向与风向成120°~150°角度。通常冷锋后偏北风力最强、风时最长、风区扩展方向与波向相同,故波浪最大,低压区中的最大波高亦出现于冷锋后附近海面。

暖区中偏南风次之,风浪较大;暖锋前偏东风的风时最短、风力较弱、风浪最小。低压中心的附近海区波浪并不是很高,往往在中心经过后数小时至十多小时后波浪才达到最大值。因此实际上,海上经常出现气旋与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天气形势。气旋浪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3月的冬半年,占全年总数的77%,而4~9月的夏半年发生次数仅占全年总数的23%。

海浪

灾害性海浪的防治措施

加强潮位站建设,开展海洋观测设施巡检,研究风暴潮预报技术,及时准确发布风暴潮警报。

开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加强风暴潮知识宣传,提升社会公众的认知及应对能力。

及时关注海洋部门发布的海上大风大浪预警,接到警报后人员要及时撤离海上作业点,并加固海上设施和活动物品。

加强防波堤、水闸、港口、码头、海产养殖等工程设施的隐患排查和维检。

渔船要停止作业进港避风,船上人员撤离到岸上。

海边游玩的人员要及时离开岸边,不要在海边观浪观潮。

停止乘船观光、海里游泳等一切水上娱乐休闲活动。

海上船只要提前到安全海域避风避浪,尤其是小吨位船舶,如有巨浪以上级别的海浪,回港最安全。

岸边人员应远离岸边,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海上鱼排、石油钻井平台等设施要提前加固,人员也要确保安全。

港口码头的船只要做好系固,防治船只在海浪中相互碰撞,造成损失。

个人在海上或海边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己:

接到海洋部门发布警报后要迅速撤离海上,如果在海边游玩就要及时离开岸边,不要再去乘船观光。

海里游泳或去做其他一些水上娱乐休闲活动时,不要好奇灾害性海浪,不要觉得它还没来就可以再多停留会儿,或者在海边观浪观潮。

被卷入海水里时,首先不要慌张,要定保持镇定冷静,尽量放轻松,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确保鼻子或者嘴巴可以露出呼吸,设法找寻并抓住漂浮物往岸边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