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疑难路径分析 台风会改变路径吗

2024-11-25 13:22:16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台风疑难路径分析是什么呢?在台风疑难路径分析中,首先需要对台风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了解,这包括台风的强度、大小、结构以及所处的环境场等因素,因为这些基本特征将直接影响到台风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例如,强度较大的台风往往具有更强的动力和能量,可能会导致其移动速度加快或改变方向,台风疑难路径分析还需要考虑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

台风疑难路径分析

台风

台风疑难路径是指台风生成后,在其移动的过程中移向和移速发生多次变化,或曲折,或打转,或徘徊,或停滞等种种十分难于预测的状态,或者是台风移向大大偏离常规的引导气流。在大洋上,由于常规的资料奇缺,对疑难路径的分析探讨有较大困难。

9012(Yancy)台风是登陆我国台风中一个十分典型的疑难路径,我们曾对这个台风的疑难路径的成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由于是出现在资料条件较好的近海区,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研究这次台风路径变化的特殊现象,我们收集了可能得到对这次台风路径的多家定位资料。比较可见,三家定位有较大差异,但前两家台风路径基本相似,这次台风路径在8月18日02时之前,台风路径虽然短时间的左右转折,但总的趋势是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

比较大的转折发生在8月18日02时主要转折有5次,8月18日08时在台湾以东海上显著右偏,由WNW向右转到NNW;8月19日05时又突然左折,由NNW再次左折为WNW;8月19日11时前后在台湾基隆登陆后,又折向西南移,并在岛上停滞打转长达10小时;8月19日20时起,在台湾省西北侧海岸向北移5个小时之后又折向西移;8月20日上午8时,台风中心在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登陆以后,在福建东南沿海打转两圈,先后3次登陆福建,前后共经历65个小时,这是台风登陆路径中极为罕见的疑难路径。我们的研究重点,放在8月19日05时在台湾东面海上突然西折后的路径变化,为此,我们又收集了这个时刻以后的各家所确定的台风路径。

当台风中心在台湾岛上时,台湾省民航多普勒雷达所确定的路径同我们所确定的路径基本一致,当台风中心登陆福建其他各家由于缺乏福建省每小时一次的实时资料,误差是难免的,我们所确定的路径是准确的,包括其台湾岛上的定位,是有充分根据的,非人为所致。疑难路径的分析这次台风后期路径的各次位置,我们是根据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并参考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确定的,尤其是充分考虑和应用地面观测资料。

在确定台风中心位置时,我们考虑三个主要要素:一是中心气压,气压最低处,就是台风中心所在。二是地面风场,台风中心一般位于地面辐合流场中心,但要注意一些地形的特殊影响。三是地面3小时变压,台风中心一般位于正负3小时变压中心的连线上,且靠近负中心一侧。台风的时间、强度和地点。这次台风中心于8月19日11时之前在台湾省基隆市登陆,其根据是:11时台北市气压955.3hPa,△P₃为一22.7hPa,NW,8m·s~¹;基隆市气压956.8hPa,△P₃为-19.3hPa,NE,6m·s-',显然,台风中心是在基隆和台北之间,虽然观测记录风速不大,但据台湾有关人士称,风力达12级以上,据中心气压达955.3hPa,可推测其中心风速可达45m·s-'左右。

在卫星云图上,虽然没有台风眼,但密蔽云区很强,螺旋结构明显。因此,可以证实,台风中心强度是比较强的。后,由于台湾岛北侧,地势较平,因此,台风中心减弱较慢,登陆后6小时(即北京时间17时),当时台风中心位于新竹南偏西约40千米处(即24.5°N、120.8°E),新竹气压968.7hPa,据此分析,中心附近的气压为965hPa。8月19日20时,台风中心在岛上打转一圈又向北移到新竹以南附近约20千米,即24.7°N、120.9°E,这时新竹气压为973.2hPa,NNE,18m·s-',△P₃为+4.5hPa,台中气压985.8hPa,NNW,20m·s-¹,△P₃为+6.5hPa,因此,台风中心气压估计为970hPa是合适的。

19日21时,台风中心从新竹进入台湾海峡,即25.0°N、120.9°E。从8月19日11时到19日20时,共9个小时,台风中心气压上升15hPa,平均每小时升高1.7hPa,比一般台风过台湾北部时每小时升高4hPa小1.4倍。从卫星云图上也可以看出,台风中心强度一直是较强的,减弱很慢。登陆福建时的强度及其以后的演变情况。9012(Yancy)台风于8月20日上午8时,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8月20日7时台风中心靠近平潭县时,该站气压为974.8hPa,因此,登陆福建省中心气压估计为970hPa。

这表明台风中心于19日21时从台湾省新竹下海后,到登陆福建时,台风中心强度不变。8月20日上午8时,台风中心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后,根据每小时一次的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表明,台风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20日20时后又向东北—北—西北方向移动,经历23小时,于21日7时再次在莆田县登陆,形成第一次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打转一圈。台风中心登陆福建后,中心气压升高很慢,第一次打转的23小时内,气压只升高15hPa,平均每小时升高0.65hPa,而且中心气压较低,到21日7时,仍为985hPa。

台风

以气压而言,仍是一个比较强的热带风暴。但风速减弱较快,到20日21时,据地面观测资料表明,风速只有12m·s-¹,形成空心现象。中心下海后,强度重新加强,风速达18m·s-¹。热带风暴中心第二次登陆福建又向西南方向移动,从8月21日10时起风速又减弱到12m·s-¹,再次形成空心现象,持续到8月22日01时,22日01时,热带风暴中心在福建省漳浦县境内转向偏东移,8月22日02时在福建省龙海县再次下海,风速又加大18m·s-¹,然后又向东北—北一西北方向移动,于8月22日11时在福建省晋江市第三次登陆福建,形成第二次打转一圈,在第二次打转一圈的28小时内,气压始终维持在986~988hPa之间,日变化很小,第三次登陆福建呈波动式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22日19时右折北移,于8月23日01时,消失在福建省大田县内,见图3-147.由此可见,这次台风不但在路径上变化多端,而且强度也几经变化,减弱→加强→减弱→加强→消亡。

台风会改变路径吗

台风会改变路径。

台风路径的改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副热带高压、中纬度西风带、外围引导气流、地心引力、地球纬度半径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台风的路径变得复杂多变。例如,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台风路径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引导台风向西移动。当副热带高压的形态和强度发生变化,或者与其他天气系统如西风带相互作用时,台风的路径也会相应地调整。台风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双台风效应”,也会导致台风路径的改变。

副热带高压: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对台风的移动路径有重要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会导致台风路径的调整。

中纬度西风带:盛行的偏西气流,与副热带高压相互影响,影响台风的移动方向。

外围引导气流:包括副热带外围气流、西风带西风气流、低纬度暖湿气流等,这些气流的变化也会影响台风的路径。

地心引力和地球纬度半径:虽然不是直接影响台风路径的因素,但它们通过影响地球的自转和气体流动的偏移,间接影响台风的移动。

台风路径的改变还包括“拉拉扯扯”的情况,即两个或多个相距较近的台风相互作用时,较强的台风会拉着较弱的台风旋转,或者两个实力相当的台风会绕着同一个中心旋转。这些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台风路径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