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台风强度加强的因素 台风根据强度大小可分为几种
导语:影响台风强度加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海洋热量、台风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台风强度变化的复杂机制,对于气象学家来说,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于预测和防范台风灾害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台风根据强度大小可分为几种?下面就去看看具体情况吧!
影响台风强度加强的因素
台风
台风发生发展的原因中,我们分析了台风发生发展的原因,有利于台风发生发展的因素,同样对台风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也是十分有利的。
ITCZ是一种行星尺度系统。在西北太平洋,由于6条越赤道气流中,有3条是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因而ITCZ成为西北太平洋上台风胚胎形成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促使台风强度加强的主要因素。从强台风及其急剧发展加强的台风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主要是出现在10°N~20°NITCZ活动的区域之内.如果在ITCZ内对流比较活跃,其中有一个比较突出,且可与周围云系之间明显区别出来,云团外围的螺旋云带以外,有晴空区存在,则当云团在沿10°N~20°N之间的ITCZ中西移时,常得到较大的发展。
在ITCZ中存在的时间越长,发展强度越强。经验表明,在ITCZ形成的云团,如能存在2天以上,就可能发展为热带风暴,然后大约1~2天就会加强一级,由热带风暴加强为台风。7823(Rita)台风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次台风的前期低压10月17日在马绍尔群岛以东洋面,即10.0°N、177.5°E,中心气压1005hPa,风速12m·s~¹。
以后向偏西方向移动,过24小时,即18日14时,当它移到10.5°N、173.2°E时,发展成为热带风暴,中心气压1000hPa,风速20m·s-¹。20日08时,当风暴中心移到11.7°N、164.4°E时,加强到台风,中心气压为967hPa,风速35m·s-¹,并继续发展加强。21日02时,在11.5°N、159.5°E加强为强台风,中心气压为938hPa,风速50m·s¹。25日08时,台风移到12.9N、133.1°E,中心最低气压曾达878hPa,风速75m·s-¹。
如果ITCZ云系是断裂,其中有一个或两个云团的周围有晴空区存在。由两云团A和B组成的热带风暴位于C,其中心位置在10.0°N、139.0°E,近中心最大风速20m·s-¹,气压995hPa。以后两个云团扭合在一起,不断发展加强,8月7日14时,当中心移到12.8°N、135.9°E,发展成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35m·s-¹,气压965hPa,以后继续发展加强为强台风。
9日02时,当中心移到17.4°N、131.4°E时,达到最强,近中心最大风速65m·s-',气压888hPa。此例再次表明,由于西北太平洋ITCZ是全球热带海洋中最活跃的,且洋面辽阔,只要具有一定利于其发展的条件存在,在ITCZ内的云团或热带低压都有可能发展加强为一个台风。如果在ITCZ内,大片云带连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云团可能发展为热带风暴,但在这种云型下热带风暴一般不容易再发展成为台风。如果在一个活跃的ITCZ内,同时有多个热带风暴形成,一般也不易加强为台风。
台风
台风根据强度大小可分为几种
依据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分别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依据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分别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强度划分:
1、热带低压,最大风速6~7级,风速数值为10.8~17.1米/秒。热带低压是台风形成最重要的起源也是到最后消失的结尾。
2、热带风暴,最大风速8~9级,风速数值为17.2~24.4米/秒。热带风暴的产生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热带低压,但热带风暴却带来了丰沛的淡水。
3、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10~11级,风速数值为24.5~32.6米/秒。热带风暴加强上去时,就称为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继续加强,就会形成台风。
4、台风,最大风速12~13级,风速数值为32.7~41.4米/秒。
5、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风速数值为41.5~50.9米/秒。当强台风继续加强,会成为超强台风,如果强台风的强度减弱,会成为台风,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6、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风速数值为≥51.0米/秒。这种风力陆地少见,极具破坏力。在海上,海浪为逾14米或以上的极巨浪,漫天白沫,能见度极低的情况。故超强台风的风力明显更甚,其具有严重灾害性的破坏,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