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倒槽暴雨的原因 台风倒槽的成因是什么
导语:台风倒槽暴雨的原因有哪些?台风倒槽暴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海洋温度、大气环流等。地形的高低起伏可以影响气流的流动和抬升,从而影响降雨的分布和强度,而且海洋温度的高低则直接影响暖湿空气的供应和强度,进而影响降雨的潜力和强度,而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会对台风和倒槽的发展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暴雨的发生,下面就去看看台风倒槽的成因是什么吧!
台风倒槽暴雨的原因
台风
台风倒槽暴雨也是形成台风暴雨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倒槽通常在700hPa反映比较清楚,850hPa和500hPa有时也有反映。可见,当时7426(Gloria)台风11月08日08时位于19.7°N、117.9°E,有一个明显的倒槽向北伸到江西南昌附近。
台风过程总雨量,可见雨区就出现台风倒槽附近的粤东一福建境内,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台风倒槽暴雨形势。台风倒槽暴雨,已引起预报员的广泛重视,福建省莆田市范围,1961~1996年35年中,在常年平均日雨量最少的11月,出现5次日雨量大于50mm的暴雨过程,其中过程雨量最大达126mm。分析其原因,都和台风倒槽有关。建立台风倒槽暴雨发生前一天和当天的700hPa平均合成流场,在暴雨发生的前一天由东南风和东北风组成的倒槽位于台湾海峡。出现时,倒槽向西移到大陆,莆田位于倒槽后偏南气流影响下,为莆田市出现暴雨前一天和当天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平均值。
出现暴雨前一天,其最大值位于台湾岛上,出现暴雨当天,最大值已移到闽东南沿海,表明形成暴雨的水汽主要由倒槽后的东南风从海上输送到闽东南沿海。台风倒槽暴雨形势多种多样,有时降水区呈带状分布,南北很长,东西很窄,在降水上出现强度不等的多个大一暴雨中心,如7907(Gordon)台风倒槽暴雨,有时降水范围很大,呈块状,也出现多个暴雨中心,如8116(Clara)台风,所以在台风倒槽上的任一部位,都有产生暴雨的可能,在卫星云图经常可以看到,有时在台风云系的北侧并没有明显的带状云系向北伸展,却在台风倒槽槽线附近发生发展一些中尺度的强对流云团,这些云团的生命史很短,但产生的天气都很强烈。
台风倒槽暴雨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有形成倒槽的条件,尤其是倒槽后部的东南风低空急流的形成,一般是形成于台风环流之外,可能是由台风环流东北侧副高加强西伸而形成的一支东南气流并向西传播。有关研究指出,东南风低空急流对台风倒槽暴雨的贡献似乎比西南风低空急流大。同时在倒槽的前部可能有活动而形成的东北气流。因此,台风倒槽暴雨常和冷空气的活动耦合在一起。例如上面给出的福建省莆田市11月的几次暴雨,除与台风倒槽有关外,还与冷空气活动有关。显热能和潜热能之和称为湿空气的焓,简称“湿焓”,通常以E₁表示,E₁=CrT+Lq(其中,Cp、L、q、T分别为空气的定压比热、水的凝结潜热、比湿和气温)。
暴雨
心位于17.9°N、118.6°E,在台北西南方的南海上,距台北有700多千米。显然,这不是由台风外围的环流造成,而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和7422台风之间风场的脉动引起的。由于东南风加强,导致形成一个小云团向西北移,袭击闽东北地区,柘荣县在地形作用的共同影响下,17:08~18:08出现24小时达54mm的暴雨,另外在闽南受7422台风外围螺旋云带的影响,有中一大雨,而在两者之间,雨量很小,表明风场脉动对云团形成的重要性。18日20时厦门出现一个风速达26m·s-¹的强东南风急流,似乎是由于在台北形成的强东南风急流向西传播的结果,当然还可能与风场本身的脉动现象有关,与7422台风环流也可能有一定关系,但不是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在桂林、郴州、赣州等地,从10月18日20时起,东北气流明显加强,于是在厦门一赣州之间形成一个持续2天的台风倒槽,造成福建出现两天大范围暴雨,在台风倒槽的影响下,在福建境内出现日雨量达50mm以上的暴雨有30个测站,其中有6个测站日雨量在100mm以上,以平和135mm为最大。19日08时至20日08时,全省仍有20个测站出现日雨量大于50mm的暴雨。这次过程的3天总雨量,可见,这次台风虽然在广东西部沿海消失,但是在台风北一东北侧在台风倒槽的影响下,雨量是相当大的。
由以上分析可见,形成这次台风倒槽的东南急流不是台风本身的环流引起,而是在远离台风中心的北一东北侧,台风环流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由风的脉动引起的;倒槽前的东北风则是由于冷空气南下造成的。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倒槽形成过程的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过去有些研究者也曾指出,形成倒槽的东南气流不是台风环流,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与作者的分析是一致的。
其次还要有一定的物理量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由风速的水平辐合以及气旋性的切变产生相对正涡度,同时还与850hPa上强湿焓平流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①。1974年10月16~20日宫古岛—桂林700hPa风场时间剖面图,由图可见,17日08时,台北风速显著加强达22m·s-',17日20时继续维持,16m·s-'的范围扩大。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倒槽形成过程的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过去有些研究者也曾指出,形成倒槽的东南气流不是台风环流,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台风倒槽的成因是什么
台风倒槽的成因主要与台风的环流结构和大气环流形势有关。台风倒槽是台风外区向北凸出的低压槽,它是天气图上的一种天气形势。具体来说,当台风登陆后,在其北部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南风与偏北风切变,导致低压区向北凸出。这种切变是台风环流北部出现的偏南风和偏北风之间的切变,形成了一片向北突出的低压区。台风倒槽作为一个狭窄的空气辐合带,此处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十分利于降水形成。当台风外围的倒槽伸展得很远时,就能导致远距离降水。例如,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虽然登陆地点是在广东省,但它形成的台风倒槽却位于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从而造成了千里之外江淮地区出现极端强降水。
台风倒槽的形成还与地形、远距离的冷空气有关,并不是每个台风都伴随这样的形势。台风带来的暴雨常常集中在这种倒槽附近,因为台风倒槽也是一个狭窄的辐合带,此处空气上升运动比较强。台风本身水汽就很充足,倒槽附近辐合比周围强,暴雨往往集中于此。
通俗地讲,台风倒槽的形成可以理解为气流在这些地方出现了突然的逆时针的大转弯,空气的汇合堆积有利于产生云雨天气,特别是在秋季。倒槽上偏东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更容易凝结出大量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