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的平均环流是什么 热带环流圈是什么
导语:热带的平均环流是什么?热带的平均环流,其核心特征是温暖湿润的气流在赤道附近形成,然后随着地球自转和大气动力学的作用,呈现出特定的流动模式,这种环流主要由低纬度地区的上升气流和高纬度地区的下沉气流所构成,下面就一起去看看热带环流圈是什么吧!
热带的平均环流是什么
海洋
热带一般是指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脊线之间的地区。其中海洋占热带总面积的80%。这是热带的一个基本特点,热带大气是全球水汽热量和动量的源地,它在整个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热带大气平均环流状况现已有了相当全面的了解,许多人根据日益增多的观测资料绘制了越来越完整的热带平均环流图。
主要天气系统是和低纬的低压槽。在冬季(1月),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系统与大陆区相连,形成一条连续的高压带。大陆上的高压是冷高压,它带来北方冷空气的向南爆发。亚洲东南部的高压就是最明显的一个冷高压。到了夏季(7月),高压带断裂,尤其是在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庞大的热低压。在夏季,南北半球海洋上副热带高压都达到最大强度,中心值平均为1025毫巴。一般说来。海洋上地面高压每天的位置冬季不如夏季稳定,因为冬季当温带气旋频繁发生和强烈发展时,会对高压位置产生影响。北半球高压脊线纬度变化达7°(30°—37°N),南半球只有5(30°—28°S)。在赤道附近是个低压槽区,气压值小于1010毫巴,全年大致在赤道附近,但更偏向夏半球一些。
在大陆地区(如亚洲和澳大利亚)低压槽的季节变化较明显,赤道槽的平均位置1月在5S,7月北进到6°N,移动11°纬距。由于低压槽的季节移动比高压的季节位移要大,因而冬半球比夏半球的热带信风要宽广一些。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工作中,风场比气压场更重要。很多天气系统如热带辐合区、东风波等在风场或流场图上(合成的或每日的)要比平均地面图清楚得多。在流场上,热带辐合区表现为较窄的气流会合区,而在气压场上则是一很宽广的低压槽区,在槽中气压梯度很小,不易确定它的准确位置。
在大洋中部对流层上部高空槽在流场图上也表现很清楚。在热带风场或流场分析中,采用的等压面最重要的是近地面层(如850毫巴)和对流层上层(如200毫巴)。对流层中层一般并不重要,这是因为对流层中层常常处于一些热带天气系统(如台风)的过渡层,环流特征不明显。但有时分析某些天气系统(如副热带高压、副热带气旋)时,也分析对流层中层环流。在1月低空流线图上,北半球热带地区的主要特征是一条高压带,在海洋上副热带高压以南是偏东气流,此即东北信风,是热带大气的一支基本气流。在10°N风速达最大值。在我国东南沿海在大陆冷性反气旋南缘是东北气流,即东北季风。
东北季风从秋季建立以后,不断向南扩展,冬季控制了整个南亚、东南亚、南海和菲律宾地区,甚至可到达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北部。这支气流不但对热带和赤道地区的天气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在春秋季,与台风的发生发展也有密切关系。热带辐合是来自南北半球两支信风汇合的地方(信风槽)或赤道西风与偏东信风汇合的地区(季风槽)。1月信风槽和赤道缓冲区(空气由南(北)半球通过赤道进入北(南)半球时气流转换或过渡区)处于赤道至5°N之间。南半球的季风槽是连续的,从斐济群岛向西一直到南非,南半球夏季大多数热带气旋都发生在这里。到了夏季,北半球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显著北移,范围扩大。在其南面的东北信风风速最大值也移至15°—20°N,但强度并不比1月强。
东南亚季风槽位置也大大北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位置最北。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季风槽走向是西北-东南向,槽两边风向的变化是从西南风转变为南风。在菲律宾以东的季风槽中,有一个气旋性环流。这表明7月这里是活跃的热带风暴发生区。在季风槽以南出现大范围的西南风,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南海、马来半岛冬季原来是东北季风控制的地区现在都转为强而稳定的西南季风,向东到135°E的低纬地区也是西风气流。这种风向的季节转换充分体现了亚洲季风区的特征。大范围的西南风是热带一支重要的基本气流,它的变化对台风的发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东太平洋,原来冷季的信风槽从140°W向西延伸到170°W,120°w以东,现转变为季风槽,南侧出现西南风(图未绘出),槽位于10°N。这个槽在夏秋季是大多数东太平洋热带风暴的发源地。在近赤道地区是明显的赤道缓冲带,它从60°E一直向东延伸到140°E,如果再考虑西半球情况(从20°W开始)几乎占半球的一半。缓冲带的轴线几次穿过赤道。其中在印度洋地区有一个闭合单体存在。从1月到7月,北半球200毫巴环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亚洲地区,高压带大大北移,到达25°—30°N,从伊朗高原到我国青藏高原为明显的高压带。尤其是青藏高原上的反气旋更为强大,是夏季全球最强大的高空系统,它到100毫巴仍非常明显,这个高压又称青藏高压。
海洋
它的进退与高空热带流场的变化关系很大,是一个主要的活动中心。这个高压的生成和维持据认为是与高原的热力作用有关。它的暖中心温度达一44°——46℃。在高压南侧是东风气流,这种东风带是北半球高空最主要的风系之一。其中在10°N附近存在着一支东风急流,合成风速可达25米/秒。它从亚洲南部向西穿过非洲中部上空。这支急流上的波动对地面天气和扰动(如热带低压、台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0毫巴另一重要环流系统是北太平洋上空表现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大洋高空槽。这个槽是冷性的。在平均图上槽的分布型式比较简单,但在每日天气图上槽的形式要复杂一些,槽两边风的转变比合成风所示的要显著。
大洋中部槽与其西部南亚反气旋环流之间可以形成明显的气流辐散区,这种辐散区的位置和变化对台风的发生发展位置和生成频数有密切关系。在夏季,高空槽中常形成一些冷性气旋,它们向西移动,有时可下伸到地面,触发热带气旋发展。关于大洋中部槽的特征和变化及其对热带天气的影响以后要详细讨论。通过以上的说明,影响北半球南亚到太平洋地区的基本风系或基本气流有:高空副热带西风和副热带急流,高空热带东风带和东风急流;低空热带东北或东南信风,赤道西风或西南季风,以及冬半年的东北季风。这些基本气流在以后讨论中要经常提到。它们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带风暴发生数量的多少和发生方式如何。
在上述这些风系中,高低空的热带东风,副热带西风和赤道西风一年四季都存在,它们的位置、强度和范围随季节变化。在亚洲季风区冬夏流型基本上反向。在冬季,高空是强大的西风带,低空是东北季风;而夏季高空转为稳定的东风带,低空转为西南季风。在热带也象温带一样,存在着一些大尺度的活动中心。这些活动中心不但支配着热带气流和云系的分布,而且决定了热带扰动最可能生成和加强的地区。例如赤道槽是大多数热带气旋的孕育地区。在信风带中,大洋中部槽是未来可能发展成热带气旋的一些扰动的发源地。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也能影响热带气旋的发展地区。因此在每天分析中,须要注意这些大尺度流场中主要天气系统或活动中心的配置,看它们之间的配置是有利还是不利于台风的发生发展,这是做好台风预报的前提之一。图3.4是北半球夏季热带太平洋高低空主要天气系统的平均位置5.在高空包括:大洋中部槽,近赤道上空200毫巴高压脊(大洋槽以南)和南亚高压脊。在中低空包括副热带高压,热带辐合区和赤道缓冲带。
热带环流圈是什么
热带环流圈,又称信风环流圈、哈得来环流圈。三圈环流模式中形成于低纬度的环流圈。赤道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于其他纬度,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并沿经圈向极地流动,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逐渐右偏(北半球),约在纬度30°上空,就成为与纬圈平行的西风。西风的形成阻碍了低纬上空气流继续流向高纬,便在30°上空堆积并辐射冷却而下沉,下沉的气流在低层分为两支分别流向高纬和赤道。在北半球流向赤道的这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东北信风回到赤道;相应的在南半球低纬地面上也有一支向左偏的气流所转变成的东南信风回到赤道,两者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然后再继续上升并又分别流向高纬。这样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一个热带环流圈。是三圈环流中最强的环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