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台风的入海问题 台风会消失在大海里吗

2024-11-25 06:34:22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台风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灾害,其带来的狂风暴雨和巨浪对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而当这些台风登陆后,其能量并未完全消散,而是继续向海洋深处移动,形成所谓的“入海”,在这个过程中,台风携带的大量淡水、泥沙以及各类污染物,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深远的影响,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台风会消失在大海里吗?

登陆台风的入海问题

台风

台风登陆以后的入海问题在实际预报工作中很重要,涉及对另一个海区(台风入海海区)的大风预报,我国近海渔业生产、海运交通和石油勘探等作业的安全均与此有关,所有登陆台风中,入海台风只占少数。

可以看出,登陆台风中75%是不入海的,最后在陆上消失;入海台风仅占25%。从5—11月,各月均可出现入海台风,但入海在所有登陆台风中所占的比例以5月和9.10月较高,盛夏较低(绝对个数较高,因盛夏登陆数多)。这可能和这两个季节南支波动、副热带急流、极锋、极槽的南伸部分等环流可以在大陆上的较低纬度出现以及副热带高压伸入南海北部的脊较盛夏为强有关。盛夏登陆台风入海的比例虽不高,但入海台风次数多,且在陆上停留的时间较长。8月入海台风在陆上平均停留52小时之久。

登陆后的入海台风,按登陆地区和入海海区不同可分为4类:(1)华东(IⅡ区)登陆后在东部海面(东海、黄海和渤海)入海,(2)华东登陆后在南部海面(南海、北部湾)入海,(3)华南(I区)登陆后在东部海面入海,(4)华南登陆后在南部海面入海。可以看出,登陆华东沿海的入海台风,几乎都从东部海面入海,个别从华南入海。登陆华南的入海台风,在东部海面和南部海面均可入海。从各族路径的趋势可以看出,在华东登陆后从东部海面再入海的台风其登陆地段集中在福建厦门到上海之间的沿海,几乎没有在厦门以南登陆的。其中以闽北浙南最为密集。其深入内陆的程度很少超过117°E。路径入海区以长江口附近和苏北沿海两处最密集。在华东登陆后从南部海面入海的台风只有一个,这个台风在闽南登陆,从北部湾入海。华南登陆后东部海面入海的台风,登陆地段集中在珠江口及其两侧,即广东汕尾到阳江之间,入海区都在福建厦门到上海之间沿海,尤其以闽北到浙中之间最为集中。几乎没有在长江口以北入海的。

华南登陆后在南部海面入海的台风有两类,大部分是折向西南方向入海,个别折向东南方向入海。其登陆地段集中在珠江口到雷州半岛沿海一带,其入海区比较集中在北部湾和雷州半岛附近的海面。这四类陆地入海路径的环流特征有显著差别,它们的环流特征主要表现在极锋、中纬度长波槽、副热带高压、急流和登陆台风周围的低压环流系统等五方面。登陆台风的入海路径和这些环流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下面对这四类入海路径的环流特征进行概括。

(1)华东登陆台风在东部海面入海的特征:这一类路径几乎都和台风登陆时台风北侧中纬度一个长波槽的发展南伸有关。这使登陆台风被“吸入”槽中并随槽东移入海。副热带高压较强,按照大陆上这环强高压还很难判断5822号(序号)台风登陆后是否入海。但24小时后,由于中纬度长波槽的发展,使大陆副热带高压退缩减弱,台风被“吸入”槽内,并随槽东移入海。在中纬度长波槽发展南伸时,伴有冷空气和极锋从登陆台风西北方朝台风靠近,这将促使台风沿东北-西南走向的极锋向东北方向移入海面。这一类入海路径几乎都和一次向东南方向推移的极锋遭遇,这种极锋活动对台风的东移入海很有利。

有少数台风的入海过程与极锋和中纬度槽的活动无关,它的入海主要是台风登陆后太平洋高压的一次南落并从台风后部伸向南海北部所造成;例如6208号台风将近登陆时并无极锋活动,中纬度槽也无南伸发展但登陆后太平洋高压南落并从台风后部西伸,高压脊北侧的西南气流使6208号台风转向东北方向移入黄海。有一部分入海台风登陆后,同时发生了中纬度长波槽的加强南伸、极锋向台风西北侧靠近和副热带高压的南落西伸,这对这类入海路径十分有利。

(2)华东登陆台风在南部海面入海的环流特征:仅有的一个华东登陆后移入南部海面的台风是6008号台风。个例分析表明,台风登陆后正遇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台风的北侧并无中纬度长波槽存在。登陆台风在加强西伸的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或东北气流引导下移入北部湾。极锋的活动是从对流层中部大陆副热带高压之下切入并靠近台风的北侧或东北侧,从而加强了对流层低层偏东风或东北风对台风折向西南方向移入南方海面的引导。极锋活动与东部入海台风不同,东部入海台风,极锋向东南推移时,中层副热带高压是减弱的,而本例极锋是从副热带高压之下切入,副热带高压并不减弱;东部入海台风,极锋推向东南,靠近台风西北方,本例是靠近台风的北方或东北方。另有两个特征值得注意,加强型副热带高压的东侧存在另一个台风,阻挡副热带高压东退(日本东部大槽的发展也起同样作用);南侧也有台风,它与登陆台风联成热带辐合线,从而阻挡了副热带高压的南落。加强西伸的副热带高压当与我国大陆上青藏高压合并时,将使副热带高压加强,这也加强了使台风折向西南入海的引导作用。

台风

(3)华南登陆台风在东部海面入海的环流特征:在夏秋季节,这类台风都和台风登陆后副热带急流或西风急流的一次加强有关,登陆台风在这种西南气流引导下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在东海入海,几乎没有在黄海入海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5906号台风,在珠江口以东登陆后,太平洋高压向西南方向伸入南海北部这使一支副热带急流在广东沿海的台风南部上空建立。台风登陆后其北侧与中纬度一支西风急流相遇,这两支急流在日本海汇合,登陆台风就处于这两支急流的入口区,这对华南登陆台风移入东海是十分有利的环流条件。

盛夏华南登陆的台风,登陆后如与其北方或东北方的另一个台风(或其他低压环流系统)靠近,双台风迴旋作用对华南登陆台风移入海面也很有利,7304号台风华南登陆后与位于其东北方的7303号台风相遇,这一天以后,使7303号台风折向西北方向移动(原来向正北移动),而7304号台风向东北方向移入东海。深秋华南登陆台风移入东海主要与南支槽前西南急流的加强有关。例如7220号台风11月8日在广东西部登陆后,正好与一个向东移出的南支槽相遇,台风位于南支槽前西南急流和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西南气流的汇合区,在这两支汇合气流引导下,7220号台风最后在长江口入海。

(4)华南登陆台风在南部海面入海的环流特征:台风在华南登陆后又折入南海(或北部湾)都与倒抛路径有关。盛夏倒抛路径都由台风登陆时台风北方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引起的。这种加强一般是太平洋高压与大陆高压或青藏高压合并的结果。例如5815(序号)号台风在广东电白登陆后倒抛折入北部湾与太平洋高压西伸控制华中并与青藏高压合并有密切关系。合并加强过程发生在台风登陆时,这使台风登陆后即折入北部湾。

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东部大洋上长波槽的发展对太平洋高压西伸加强有促进作用,因此这个槽的发展对倒抛路径形成有利。有一部分个例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和合并过程不明显,甚至登陆台风北方大陆上空画不出588位势什米等高线,但如果中纬度西风急流偏北(40°N以北),台风北方和上空存在宽广和深厚的东北信风层,这对倒抛路径形成同样是有利的。华南登陆台风的倒抛路径还出现在春末夏初和深秋季节,这时倒抛路径都和极锋活动有关。当台风在华南登陆后如与南压的极锋相遇,锋面和冷空气主力位于登陆台风的北方或东北方,台风北方对流层低层存在着南北宽广的强东北信风,这支东北信风常将登陆台风再次向西南方向推入海洋。

例如5804号台风,于5月31日—6月1日移到阳江海岸边,从极锋和锋区位置可以看出,正好与一次南移到南岭的极锋相遇,与冷空气南移相应出现一次东北信风爆发,这使5804号台风形成了一条非常典型的倒抛路径折入雷州半岛东部海面。个别华南登陆台风以正抛路线折入南海,例如7013号台风于10月17日登陆海南岛、雷州半岛以后折向右偏,这时遇到一次较强冷空气爆发,极锋迅速南压,7013号台风被这次向南爆发的冷空气压入海面,并被这次冷空气在海面上填塞。最后必需指出,入海台风(或低压)首先要具备在陆上维持不消的条件。

如登陆台风不能在陆上维持其环流,即使出现最有利的入海形势也是没有意义的。入海台风的个例分析表明,在这种台风的上空,即对流层上部一般都存在一个比较强的辐散流场,这对低空辐合环流维持不消十分有利。例如7123号台风在100毫巴上空存在一个很强的辐散流场,这个台风在福建登陆后就叠加在这个强辐散流场的中心之下。7123号台风在陆上维持的两天里,始终维持台风强度,纵贯华东,影响七省一市,最后在苏北入海。

台风会消失在大海里吗

‌台风确实有可能在大海中消失。 台风在大海中消失的方式主要包括:

变性为温带气旋:当台风进入中高纬度地区,它可能会变性为温带气旋,这是一种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热带气旋逐渐失去其热带特性的过程。这种变性使得台风不再被视为热带气旋,从而在某些分类系统中不再被视为台风。‌

直接在海面上消亡:台风在移动过程中会不断消耗能量,尤其是当它进入海洋区域时,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水汽和热量补充,台风的强度会逐渐减弱,最终可能导致其在海面上直接消亡。‌

这些过程表明,即使台风没有登陆,也有可能在海洋环境中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而逐渐减弱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