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哪天数伏?

2024-11-24 16:41:40 来源:天气频道

   2013年哪天数伏?

  古代确定的三伏天数不是固定日期,根据推算每年的数伏时间不同,2013年哪天数伏也和往年不同。

  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2013年哪天数伏与以往几年的时间不相同。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三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对夏天最热的一个时间段的称呼,“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现定,初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夏至后的庚日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6个,其中任何一个都叫庚日。 2011年7月14日恰好是第三个庚日即庚辰日,所以为初伏日。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的数字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在我国的干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中,因为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却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个,所以位于奇数位置的5个天干与同样位于奇数位置的6个地支结合,成为30个数字,位于偶数位置的5个天干与同样位于偶数位置的6个地支结合,也成为30个数字,两者之和就是60——干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每满60循环一次,称为“六十化甲”。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外加6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动,下一年2013年哪天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6天或滞后4天),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根据以上推算方法可以算出2013年哪天数伏的时间,每年的数伏时间都会出现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