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是什么
导语:文房四宝是我们在电视古装剧中常常听到的词语,因此这个词被我们熟知。如果生活中遇到老外朋友,该怎么跟他们解释文房四宝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聊: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文房四宝是什么?以下内容由小编精心整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图片
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笔,如果没有笔的话,其他的三样东西都没有办法去使用。笔的创造其实也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是蒙恬创造比他用马尾巴,制作出了毛笔,由此之后才有了笔。
现在比有了很多不同的款式,铅笔、钢笔等等,可是如果练习书法的话,还是采用最传统的毛笔。毛笔有笔锋,写出的字和硬笔写出来的不同。而且用毛笔练字可以考验人的性情,沉心静气、气定神闲才能够写出一手好字。
墨,是一种黑色的,用于书写和绘画的颜料,在唐朝的时候呢,安辉的安徽的没特别的出名所以,那个地方的墨就逐渐可以进攻朝廷,然后就名满天下,以后徽墨就成为了好墨的代名词。
纸是我国最伟大的一个发明之一,世界上虽然有很多纸,但是宣纸仍然是作为毛笔书写最为独特的纸。纸张的制作呢,随着时代的变化,它有着很多的意思,比如可以做出雪浪纸,白纸草纸,带花香的纸,用于上供的丝薄纸等等,不同的需要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纸,随着时代的递进指的章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好。
砚就是俗指砚台,它适用于盛墨的工具也可以适用于研磨的。不要觉得砚台在笔墨纸砚当中属于可有可无的那一个,如果没有他的话,墨就不能够做出很好的状态,那么写出来的字也就没有什么看头了,所以燕台并不是无用的东西,相反的砚台在文人的意识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他们自己私藏的物品可以一直带着,而且他们死了之后还可以作为殉葬品。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起源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洮砚(现甘肃省卓尼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
文房四宝产地
最负盛名的文房四宝是: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徽州的徽墨、安徽宣州的宣纸、广东端州的端砚 具体:文房四宝中的毛笔,著名的有宣笔、湖笔及宋笔(四川乐山)。其中宣笔引领了中国毛笔的领先个发展时期,即从汉代至宋末千余年的历史。唐代,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诞生了中国毛笔两大制法之一的,以制笔名家诸葛高为代表的“诸葛派”。 中国墨的杰出代表就是徽墨。“徽墨四大家,绩溪占其半”。今天,已经形成了以宣城的绩溪为中心的徽墨生产基地。 房四宝中的纸,用于书画的最好的是宣纸。宣纸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倍受古今书画名家的亲睐,已经成为书画用纸的代名词,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誉,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如今,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宣纸制作群。 关于砚台,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四大名砚,即端砚(广东肇庆)、歙砚(安徽歙县)、洮砚(甘肃卓泥)、澄泥砚(山西绎州)。
文房四宝品牌
文房四宝主要看产地,砚的话有四大名砚,另外还要看质地和品种,老坑的最好;笔应该是湖州产的比较好些;纸的话,安徽泾县的肯定是最好的,最出名的当数红星宣纸,之前也有红旗,但已倒闭,高档的有“曹光华”、“汪六吉”等;墨汁方面的话的红星,一得阁等。此外知名度比较高的文房四宝品牌还有御宝阁、弘文阁、西瓜太郎、金得利等等。
文房四宝知名品牌有哪些,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吧,文房四宝的品牌在市面上也是比较多的,但建议大家选择的时候要着重看产地品种等。
笔墨纸砚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在不同的朝代当中,他们会有不同的代指,因为每个朝代所喜欢的笔墨纸砚的制造地方都会不同。这有历史的缘故,也有比较现实的原因,因为每个朝代,每个地区分属的水质、地况等等原因可以造成不同的材质的笔墨纸砚,所以写号也就会有所不同。
在南塘时期文房四宝都是来自安徽,只不过出自安徽的不同的城市而已。在宋朝的时候,房四宝的选择还是都在安徽,只不过这个时候具体的小城市有了不同的变化,其中我们笔墨纸砚分别选择了。
在元朝的时候,宣笔逐渐被浙江湖州的湖笔所取代,所以在不同的时期笔墨纸砚的选择也会有不同。
文房四宝,是古代文人的必备品,因为读书识字和练字对此就必不可少。在《红楼梦》中探春最擅长的就是书法,她写的字很好,不管是元春还是众人在起诗社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由她来誊写诗词,探春屋内的装饰有很多的笔,而且她的屋子里还挂着一幅名家大师的墨宝,这都是她爱好书法的证明。古代这样四样东西虽然不流行了,可是它们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