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是怎样的,想必有很多朋友在好奇着。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的情况。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表示,受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发展影响,预计我国夏季长江中游到江南西部、松花江流域汛情较重;西南地区东部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偏重;华北大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发生夏旱的概率较大;夏季我国北方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高,但不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极端高温天气事件。
其实,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5月以来,我国南方暴雨频繁,北方出现高温天气。5月以来南方出现5次暴雨过程,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部分地区偏多1-2倍。5月下旬以来,京津冀三地有13站日最高气温突破35℃。北京5月下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2℃,为近14年来同期最高。近期印度高温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
气温不会上升很高
“‘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表达是站得住脚的,但其影响则有些被夸大,”王召民说,“今年只能说是可能会比往年稍稍热一点,但气温并不会上升的特别高,短时间内气候发生很大变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王教授解释,本次厄尔尼诺的到来,之所以会给民众带来“最热”的印象,是因为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全球变暖”的节奏似乎处在了停滞状态,攀升的气温甚至还出现了略有下降的态势。因此,在这次厄尔尼诺到来时,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便格外引人注目,甚至引发了微信中的“最热”一说,但某一地区,如南京,今年夏天的温度如何变化是非常复杂的。
虽然“最热”的表达有些夸大,但王召民表示,因为厄尔尼诺而带来洪涝灾害等影响,还是需要正视的。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罪魁祸首”就是厄尔尼诺。不过,今年“厄尔尼诺”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否有其它因素共同发力,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2015厄尔尼诺现象未来预测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015年5月12日报道,随着太平洋的水温升高并向美洲大陆移动,厄尔尼诺现象大约每4年出现一次。这会给澳大利亚和亚洲部分地区带来旱灾,而美洲的部分地区则会出现暴雨、洪水以及由饮水导致的疾病暴发。
许多专家告诫说,2015年将出现一次“超级厄尔尼诺”。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5月13日报道,亚太各国正准备应对厄尔尼诺的归来,这种神秘的气候现象曾经引发严重的洪水、森林大火、烟尘和饥荒。
厄尔尼诺现象发展历史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全世界出现的异常天气,有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在这一系列异常天气中,科学家发现一种作为海洋与大气系统重要现象之一的"厄尔尼诺"潮流起着重要作用。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译音,原意是"神童"或"圣明之子"。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发现,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不久,便会天降大雨,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神童"潮流,即"厄尔尼诺"潮流。
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持续偏高的一种现象。目前,科学家采用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距平(指当前值与常年同期值之差)作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判定依据。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分为5个等级,持续时间越长,月累计偏高值越大,其强度就越高,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
以上是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的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身边的朋友要是对此不清楚的话,大家就可以互相普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