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木星在古代叫作什么

2024-11-26 02:33:45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木星是气态行星,也就是以非固体物质为主要组成的行星,它在气体行星中排行第二。最近有些朋友想来好好了解一下,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木星在古代叫作什么?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木星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木星

  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岁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2年,正好与十二地支相配,因此得名。这一特性使得木星成为天空中一只巨大的“时钟”,具有纪年和修订历法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古代,五大行星是和太阳、月亮并列的,称为日月五星,一起称为七曜。分别为荧惑星(火星)、辰星(水星)、岁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镇星(土星)称为五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七曜。

  七曜,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可追溯周朝。自两汉时期应用甚广。《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1、金星,因为亮度较强、成银白色,所以古代称呼为明星、大嚣、太白。是天空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行星。《诗·小雅·大东》中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是古人把金星当成了两颗星星,黎明见于东方的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的叫长庚。

  2、木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地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3、水星,古代叫辰星,离太阳最近,看上去总是在太阳两边摆动,离开太阳最远不超过三十度。我国古代把一周天分为十二辰,每辰约三十度,故称水星为辰星。

  4、火星,古代叫荧惑,以其红光荧荧似火而得名。在古中国,取其“荧荧如火、亮度与位置变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命名“荧惑”,火星又名罚星、执法。

  5、土星,古代名镇星,土星每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每年进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岁镇一宿,好像轮流坐着二十八宿一样,故名镇星。

  行星

  木星的组成成分

  木星的高层大气是由体积或气体分子百分率约88-92%的氢和约8-12%的氦所组成。由于氦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四倍,探讨木星的质量组成时比例会有所改变:大气层中氢和氦分别占了总质量的75%及24%,余的1%为其他元素,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气、氨以及硅的化合物。另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氢、氖、氧、磷化氢、硫等物质。大气最外层有冷冻的氨的晶体。木星上也透过红外线及紫外线测量发现微量苯和烃的存在。

  木星大气层中氢和氦的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阳星云的理论组成,然而,木星大气中的惰性气体是太阳的二至三倍,高层大气中的氖只占了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二十,约为太阳比例的十分之一,氦也几乎耗尽,但仍有太阳中氦的比例的80%。这个差距可能是由于元素降水至行星内部所造成。


  行星图

  木星的引力范围

  在20世纪90年代,木星的引力撕裂了一颗彗星,并将碎片拖入木星。这是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两个太阳系外物体的碰撞。木星实际上在撞击之前20到30年就捕捉到了这颗彗星,并且从那时起就一直围绕着这颗行星运行。1992年,这颗彗星进入了木星的洛希极限,并被木星的引力捕获。直到1994年7月16日至22日,这颗彗星的碎片撞击地球表面之前,它看起来就像一颗珍珠链。这些碎片每个都有2公里大,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撞击木星表面。天文学家在木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一些在撞击之前从未见过的化学物质。

  双原子硫和二硫化碳是最有趣的。这是在任何天体中检测到双原子硫磺。氨和硫化氢最早是在木星上发现的。一些科学家认为,木星的引力可能导致水银的破坏。在进行了一些模拟科学家们发现木星扰乱了水星已经偏离的轨道。他们得出了四个可能的最终结果: 水星将撞击太阳,水星将完全从太阳系中弹出,水星将撞击金星,或水星将撞击地球。

  这些对水银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最后一个对人类来说更加令人不快。不过别担心。在任何情况下,这些可能的结果都不会在未来的50-70亿年内发生。木星的引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个行星。它的威力足以撕裂小行星和彗星,木星至少捕获了64颗卫星。一些科学家认为,木星在古代摧毁了许多天体,阻止了其他行星的形成。木星的引力范围无法测量。

  即使地球离木星如此之远,它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即使木星面向太阳,它也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它是八大行星中旋转最快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2.5倍,可以拉动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包括地球。这意味着木星将与地球及其轨道相互作用,因此地球的气候将受到重大影响。例如,如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拉得离太阳很近,地球的气候就会发生变化。同样,木星的轨道也可以使地球远离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