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夏天小暑热还是大暑热呢
导语:从字面意思来看,大暑为大热,小暑为小热,自然是大暑热。但实际是不是大暑比小暑热呢?我们知道一年中最热在三伏天,而三伏天正好在小暑与大暑之间。不过,三伏天热的程度也不同,那么,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你觉得夏天小暑热还是大暑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两者气候情况。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夏天小暑热还是大暑热呢
小暑与大暑
大暑更热。因为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三伏天最热的一个时间段。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天是我国农历用来表达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时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内。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所谓避热解暑,就是外在注意不要在阳光下曝晒,内在多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后者也是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另外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这是民间常用的去暑方法。
三伏天之后还要热多久?
小暑大暑之后天气
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是代表天气从炎热到寒冷过渡的节气。
在东北、西北、高原山区,过渡的脚步似乎走得更快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常年处暑之后东北遭遇高温天气的概率非常低,甚至出现最高气温30℃以上的日子也是寥寥无几;西藏、青海部分高原地区则更不用说,气温变化领跑全国,已经达到入冬的标准。
在华北、黄淮,近期许多人都感到早晚凉快了不少,闷热感不再有,但中午在阳光的助力下仍是炎热。预计华北一带地区,这样的天气还将维持至9月中旬。
总体而言,南方的高温陆续结束主力时段,但还是“热”字当头。常年8月末、9月初,副热带高压在南退过程中再度加强,重新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照强烈的晴热天气。像被一些人称为8月“高温王”的重庆,依然火力十足。江南、华南等地气温虽然不敢长期突破35℃这个高温门槛,但依然会随时造访,同时,最高气温多在30-34℃,湿度较大,“蒸桑拿”仍是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