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寒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今年冬天为什么那么冷

2024-11-24 20:25:34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在冬季到来之前,大家就开始猜测会是最冷的一年冬天,如今已经正值冬季,果然比往年要寒冷一些,但说是“60年来最冷”,就有点夸张了。今年之所以会冷,是有一定原因的。具体今冬寒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今年冬天为什么那么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吧。

今冬寒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今年冬天为什么那么冷

今冬寒冷的原因

与拉尼娜现象和北极海冰偏少有关系。在多数拉尼娜年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都比较大,冷空气活动也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都容易偏低。而海冰偏少有利于冬季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东亚冬季风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易较常年同期偏低。

虽然从整个冬季来看,与历史同期相比,今年的冷空气(包括寒潮)次数并不偏多,但是由于这两次寒潮之间间隔时间较短,影响范围大,冷空气强度较强,各地气温下降明显,多地创同时期历史最低温,所以人们感觉今年冬天特别冷就一点也不奇怪了。那么造成今年冬季偏冷的原因是什么呢?据有关专家介绍,导致目前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和偏强的东亚冬季风,拉尼娜现象和秋季北极海冰偏少是今年冬季风偏强的重要因素。

据气象专家解释,由于入冬以来,欧亚中高纬被“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控制,东亚冬季风偏强,持续的“西高东低”经向型环流和持续偏强的冬季风是导致2020年12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直接原因。

赤道中东太平洋最近即将达到峰值的拉尼娜现象和秋季北极海冰偏少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历史统计分析表明,在多数的拉尼娜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较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也较大。

而2020年9月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历史第二少)。已有研究指出,9月北极海冰偏少有利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2020年夏季监测显示,北极地区大气环流表现出典型的AD负位相,其模态指数达到历史最低值,因此这也有利于今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东亚冬季风偏强。

寒冷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信风是指低空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北极海冰为什么减少?

随着北极冰雪大面积的消融,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多的森林火灾和无法预测的风暴,甚至可能导致为欧洲带来温暖的墨西哥暖流停滞。

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2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北太平洋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

北极海冰减少

据最新统计,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立方千米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入30000立方千米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立方千米淡水。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以10.5万立方千米/年的规模,经过深2700米、宽450千米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裹挟走大量海冰。又有资料说,太平洋每年流入北冰洋的水量占8%,大西洋每年流入北冰洋的水量占90%。两个数据打架。但大西洋每年流入北冰洋的水量仍然占大多数。

赤道上的海洋暖流流向两极是地球上的正常现象。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和太平洋楚科奇海水流进北冰洋也很正常。表面看起来,对于北极海冰融化问题,大西洋暖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有人说,北冰洋海冰融化,大量淡水流入大西洋,导致大西洋暖流变弱。岂不知大西洋暖流变弱也会导致北极环流的变弱,减少北极海冰的流失。

其实,在极地环流的带动下,太平洋楚科奇海水流过北极点,经格陵兰海流出,注入大西洋。虽然从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水量占少数,但一路向东,对北冰洋海冰的冲击不可低估。NASA公布的视频也能说明这一点。

随着北极冰雪大面积的消融,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多的森林火灾和无法预测的风暴,甚至可能导致为欧洲带来温暖的墨西哥暖流停滞。

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2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北太平洋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

据最新统计,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立方千米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入30000立方千米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立方千米淡水。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以10.5万立方千米/年的规模,经过深2700米、宽450千米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裹挟走大量海冰。又有资料说,太平洋每年流入北冰洋的水量占8%,大西洋每年流入北冰洋的水量占90%。两个数据打架。但大西洋每年流入北冰洋的水量仍然占大多数。

赤道上的海洋暖流流向两极是地球上的正常现象。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和太平洋楚科奇海水流进北冰洋也很正常。表面看起来,对于北极海冰融化问题,大西洋暖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有人说,北冰洋海冰融化,大量淡水流入大西洋,导致大西洋暖流变弱。岂不知大西洋暖流变弱也会导致北极环流的变弱,减少北极海冰的流失。

其实,在极地环流的带动下,太平洋楚科奇海水流过北极点,经格陵兰海流出,注入大西洋。虽然从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水量占少数,但一路向东,对北冰洋海冰的冲击不可低估。NASA公布的视频也能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