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强降雨在山区容易形成什么 短时强降雨在山区易造成什么
导语:短时强降雨的危害是比较大的,所以大家要警惕短时强降雨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短时强降雨在山区容易形成什么?短时强降雨在山区易造成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短时强降雨在山区容易形成什么
短时强降雨
容易形成山洪暴发,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山洪暴发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夹杂石块或者泥沙,经常造成局部性洪灾。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等特点。山洪的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它和它所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现象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有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山区是山洪的高发地区。
山洪暴发的原因是什么
地形条件,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
森林覆盖条件,大范围树林、毛竹覆盖,汛期当暖湿空气携带大量水气,达到林区上空,与林区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大的冷空气交锋,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水源条件,水体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因素,主要来自降雨。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1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
山顶土体含水量饱和,土体下面的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的压力剧增。当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积;致使原有土体平衡破坏,土体和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冲破表面覆盖层,瞬间从山体中上部倾泻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暖湿气流遇山体阻挡,产生暖湿气流上升运动,在山顶和迎风坡形成冷暖锋面产生雷暴雨。由于山体的中上部伸入云层,地面还是十分闷热,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山体的中上部早已处于两层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暴发了。山洪的成因除山体结构条件外,主要是喇叭形河口地形所致,形成短历时雷暴雨,引发山洪。
强降雨
遭遇短时强降雨时行人及行车应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暴雨中行人应尽量不再赶路,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避雨,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较高的墙体、树木下避雨;
时刻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不要靠近马路边道行走,避免掉入缺失井盖的各类排水井中;
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及其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
经过积水地区时,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降雨途经地道、下沉路时,一定要一看、二慢,注意警示标志,服从交警指挥,考虑绕行线路,不要盲目通过。因为强降雨时,雨水流入地道,地道内积水迅速升高,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公交车一定要制定绕行线路,避免发生事故。
强降雨天气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雨量科学标准
1、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
2、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3、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4、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
5、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
6、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