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雨水时节养好脾胃是关键

2024-11-25 14:57:45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从节气上来将,雨水已经是春季了,所以养生要以春季养生方式为主,即该时节养生主要养的是肺,不管是在起居上,还是饮食上,都需要从这一方面考虑。气候多变,注意保暖。而根据自然规律,雨水时节养好脾胃是关键。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1、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做好春捂秋冻。

  2、精神调养上宜精神振奋,勃发向上,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与春气相应。

  3、运动方面,多做伸展运动。

  4、抓紧时机调养脾胃,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气。

  5、“防倒春寒”首先要注意春捂,气温升幅不大尽量少脱衣。一般日平均气温10℃以下需要捂,春捂原则是“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6、“雨水”节气后,降雨增多,不少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苡仁汤。芡实和莲子可健脾益肾,苡仁健脾祛湿,加点陈皮还可醒脾行气开胃。

  7、“雨水”节气后,养生方法还应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专家表示,按摩腹部不失为养阳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保暖,有利于保证睡眠质量。

  雨水时节养好脾胃是关键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我们应着重强调“调养脾胃”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决定着人之寿夭。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过:“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明代医学家王文禄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健康长寿的基础。

  按照传统医学与五行的关系,春之于肝木,怎么会与脾土有关系呢?

  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脾(胃)属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在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会使脾胃的运转、消化功能受影响,这就势必会引发精神抑郁、腹胀腹痛等。

  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益气化生营血是其基本功能。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营卫(营养物质)、气血、津液、精髓等,又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是气机上下调达的通路,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元气是人身健康之本,脾胃贝!J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说过:“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他在《脾胃论》中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内伤脾胃,百病丛生”。

  可见,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正因为此,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养脾也要静心。养生专家认为,养脾应以精神调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