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怎么划分 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是如何划分的

2024-11-25 19:37:48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干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能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居民与牲畜的饮水问题、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怎么划分?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是如何划分的?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怎么划分

干旱

  1、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南坡一线,此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此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干旱区规模变化:

  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40%,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目前多数气候系统模式不能较好地模拟全球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扩张程度。

  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全球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将会加速扩张,到21世纪末将占全球陆地表面的50%以上。其中,全球干旱半干旱区扩张面积的四分之三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干旱半干旱区扩张将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土地进一步退化的风险,并加剧其贫穷程度。

  干旱图片

  干旱地区植被特点:

  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中生物量的50%以上在它的根系中。干旱种的根干比在1到2之间均有报道。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较之草地的1.2%和森林的0.6%高。

  干旱区群落中氮循环的一个实例,这里可以看出根系生物量的庞大和降尘在营养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中考虑系统是封闭的,实际上通过地面侵蚀和动物传递,氮的损失是高的。

  干旱区植被动态受降水影响大,一些观察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干旱区植被生物量或密度持一个常量,降水后生物量上升,季节性茂盛与降水期相比有滞后性。

  干旱地区

  干旱区简介

  干旱区(arid zone)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

  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有可能成为高产地区。

  中国干旱区外缘山地,由于其高大的山体截取高空气流中的水汽,因此获得较多降水,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700—800mm,甚至更多,因此在山地可形成河流,河川径流出山口以后,分散流经于由戈壁构成的极易渗漏的冲积扇上。

  河水即强烈渗漏而损耗殆尽,如格尔木河出山口后流行十几公里即全部渗入地下,即使较大的河流,其渗漏量也可达河水的30—60%。从山地向盆地中心过渡,可以明显地划分出径流形成带与径流散失带,在盆地核心的荒漠部分,无径流存在。

  中国干旱区外缘山地,由于其高大的山体截取高空气流中的水汽,因此获得较多降水,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700—800mm,甚至更多,因此在山地可形成河流,河川径流出山口以后,分散流经于由戈壁构成的极易渗漏的冲积扇上,河水即强烈渗漏而损耗殆尽,如格尔木河出山口后流行十几公里即全部渗入地下,即使较大的河流,其渗漏量也可达河水的30—60%。从山地向盆地中心过渡,可以明显地划分出径流形成带与径流散失带,在盆地核心的荒漠部分,无径流存在。径流形成带与散失带的衔接点一般不是发生在出山口处,而是在荒漠化程度向山地推进处,一般讲,荒漠化程度越高的山地,高程亦高。在径流形成带内,河川径流量随水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地貌过程以水蚀为主,在径流散失带,出现相反的水文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