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小麦主产区”的详细介绍
中国小麦栽培遍及全国,农业部显示小麦主产区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其中河南为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
中国小麦主产区 - 划分区域
中国小麦栽培遍及全国,主要区域划分有:
一、按地区分有: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海麦区和西北麦区等。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河北、苏北、皖北、陕西等地;长江中下游麦区包括四川、湖北、河南南部和安徽、江苏的沿江地区。西南麦区的云、贵、川、渝四省。
二、按种植季节可划分为三个区域:
1.春小麦区
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冬小麦不能安全越冬,故种植春小麦;因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中国北方地区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高的春麦良种,已在各地推广,获得显著增产,对改变春小麦低产的作用很大。
2.北方冬小麦区
主要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中国2/3左右。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耕作制度,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由于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可以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因此,1949年以来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
3.南方冬小麦区
在秦岭淮河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中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中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中国小麦主产区 - 统计情况
2007年1月1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07年中国主产区小麦情况,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 发展改革委对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9个小麦主产省216个县(市)2045个农户小麦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的调查,中国主产区小麦平均亩产371.7公斤,比上年亩均增加19.9公斤,增幅为5.7%,为2007年来的最高水平。
调查显示,河北、河南、安徽、湖北4省小麦单产增加,其中,河北、河南、安徽亩产均达390公斤以上,均创三省2007年来的新高;山东、江苏、四川、陕西、山西5省单产下降,其中,四川、陕西、山西,下降幅度超过了10%。
2007年7月上中旬,主产区农民实际出售(混合)新麦价格平均每50公斤72元,比上年全年平均的71.61元,略升0.5%。由于小麦单产提高,价格上升,亩均总产值达549.8元,比2006年增加27.34元,增幅5.2%;扣除成本,亩均净利润125.27元,比上年增幅6.4%。从调查情况看,2007年各小麦主产区落实到户的粮食补贴金额平均每亩为21.27元,比2006年增加36%。2007年农民种植一亩小麦现金收益和补贴收入合计322.47元,比上年增加20.96元。
中国小麦主产区 - 受灾情况
2009年2月4日旱灾肆虐4个多月,灾害已经让中国近43%的小麦产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饮水吃紧。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国北方粮食主产区都紧急动员、全力抗旱。
河南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夏粮占四分之一。自2008年10月24日以来,全省连续104天无有效降雨,小麦受旱面积达4150多万亩,50万亩麦苗枯死。这场旱灾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提出用10天时间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普遍浇灌一遍。共投入抗旱资金5.55亿元,日最高投入抗旱人力142万人,累计浇灌面积4965万亩次。
山东2009年以来降水只有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了近九成,全省农田受旱面积已达2030万亩,重旱1000万亩。全省已投入近4亿元,兴建各类抗旱水源工程2600多处,新打机井5万多眼,临时解决了10万人、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2009年是安徽省小麦播种面积最高的年份,达3544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小麦播种基础总体较好,但去冬以来淮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全省近七成小麦受旱。安徽省已动用省长预备费1000万元用于当前抗旱保苗工作,专项安排1500万元农机补贴资金补助受旱地区购置抗旱机械,提前预拨3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等抗旱保苗物资。加上各地政府的投入,全省有六成左右受旱面积完成浇灌。
山西是全国9个小麦主产省份之一,全省平均降水量仅20.4毫米,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是1999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全省230万亩农作物受旱,白地缺墒面积2455.95万亩。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经先后发布干旱黄色预警和干旱橙色预警。全省小麦主产区每天的春浇面积在6万亩左右。全省100多支抗旱服务组织正在积极给饮水困难人畜送水,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针对20年不遇的冬旱,陕西省防总1月中旬启动省级三级抗旱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力争使全省900万亩可灌农田全部灌溉。全省日均投入抗旱人数117万人,开动水利设施6万多处,已完成冬灌面积752万亩次。
甘肃省受旱面积1500万亩,20多万人、18万多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甘肃气温持续偏高,春旱将持续加重。甘肃省已筹措1.5亿元用于抗旱。甘肃省计划推广5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从根本上减轻旱灾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