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导语:喜马拉雅山脉的主要部分是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它最突出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有些朋友想了解喜马拉雅山脉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家清楚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长2450公里,宽200~500公里,拥有众多高度8000米以上的山峰;根据大陆漂移说,我们地球的地壳分为几个板块,板块之间是相对移动的,而板块的相接处会相互挤压或者远离。
地质研究表明,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称之为古地中海;在7000万年前,地球的地质活动突然变得剧烈,形成了地球上的许多山脉,其中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后,挤压凸起而成。
地质研究显示,在珠穆朗玛峰的北坳层,岩石拉伸率较高,产生年代在1300万年前,以此推测,在1300万年前,珠穆朗玛峰曾达到过12000米的高度,这已经是地球上山峰的理论极限高度,后来在自身重力下发生岩层断裂降低了高度。
但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还在继续碰撞和挤压,目前印度洋板块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喜马拉雅山地区,每年还在以大约1厘米的速度升高。
虽然变化速度很慢,但是沧海桑田,大自然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每年提高1厘米,1万年就能提高100米;到时候喜马拉雅山脉还会经历数次的提升、岩层断裂、再提升,或者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发生远离,喜马拉雅山脉再次沉入大海之中也说不定。
喜马拉雅山脉图
喜马拉雅名称来历
朱母朗马是藏语的音译,阿林是满语,意为“山峰”。在西藏佛经里,“朱母”是女神,“朗马”有“高山柳”“母象”“第三”等多种意思,因珠穆朗玛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穆朗玛峰位居第三,故称“女神第三”或“第三女神”。“珠穆朗玛”也有多种文化含义:“天地之母”“圣母之地”“长寿五天女所居住的宫室”等。如果将“朱母朗马阿林”意译出来,就是“神女峰”。
珠穆朗玛峰的名称可追溯到元朝,对珠峰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元朝,其名称为“次仁玛”。已出土的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莲花遗教》以“拉齐”称之,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米拉日巴道歌集》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为“顶多雪”。
喜马拉雅山脉图片
喜马拉雅山脉神话传说
在远古时这里本是一片汪洋大海,漫长的海岸线遍布松柏、铁杉和棕榈,海浪搏击,哗哗作响,重山叠翠,云雾缭绕。森林里长满了奇花异草,百灵鸟在树梢跳跃欢唱;野兔无忧无虑地在嫩绿茂盛的草地上散步;成群的斑鹿羚羊在奔跑,三三五五的犀牛迈着蹒跚的步伐,悠闲地在湖边饮水。
但是,有一天,海里来了一头巨大的五头毒龙,它搅起万丈海浪,森林倾倒、草地淹没,狂涛恶浪,飞沙走石。飞禽走兽都预感到灾难临头了,于是东躲西藏,居无定所。正在它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大海的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变成五位仙女,她们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大海也随之风平浪静。
众生对五仙女顶礼膜拜,感谢她们的救命之恩,而当众仙女想辞归天庭时,众生苦苦哀求她们留在此地。五仙女发慈悲之心,同意留下共享太平。
五仙女喝令大海退去,于是,东边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西边变成了万顷良田,南边是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是无边无际的牧场。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即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守卫着这片乐园。
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在壁画中的翠颜仙女总着白衣,骑白狮,右持金刚杵,左捧长宝瓶,而当地人都亲热地称珠穆朗玛峰为“神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