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气候”是怎么回事

2024-11-25 21:15:30 来源:天气频道

  湿润气候是以空气湿润、降水丰沛为主要特征的气候类型。在柯本气候分类中,热带湿润气候(柯本气候系统中的A类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柯本系统中的C类气候)、大陆性气候(柯本系统中的D类)均是湿润气候。

  温润气候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此带在北半球的范围远大于南半球。其主要特点是年均温度在10℃左右,年降雨量在800mm左右。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同等重要,流水作用是最主要的地貌营力。

  地貌特征

  湿润气候区的地貌过去被称为常态侵蚀地貌,即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而干旱区的地貌被认为是非常态的,只是气候“事变”的产物。从人类生活角度看,也认为这种气候是正常的,但从地貌角度来看,其他地区并非是非正常形态的。再者,湿润地区的地貌特征各地也很不相同;热带湿润地区和温带湿润地区不一样。温带湿润地区的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又不相同,简单笼统地把湿润地区的地貌看作流水作用产生的地貌也是恰当的。

  温润气候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此带在北半球的范围远大于南半球。其主要特点是年均温度在10℃左右,年降雨量在800mm左右。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同等重要,流水作用是最主要的地貌营力。在自然状态下,地貌演变过程远比寒冷或干旱地区缓慢。因此,更新世期间形成的古地貌得以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但这只是一般情况,在这个地带内,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气候是不尽相同的,地中海式气候又有些独特之处。

  ①温带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

  温带大陆东岸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量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河水随之猛涨猛落,因此侵蚀作用较大陆西岸要强烈得多。在植被遭到破坏以后,坡面冲刷尤其厉害,河流泥沙负荷很大,所以平原区的河流易淤善徙,辫状河道较曲流河道更为常见。在山地,暴雨季节,由于沟壑侵蚀强烈,甚至会引起泥石流的爆发。冬季严寒,冰冻可深达土层1m左右,形成季节冻土,冬季的冻融风化作用为夏季的洪流侵蚀作用提代了物质基础,为泥石流的爆发也准备了物质条件。

  泥石流堆积在温带季风区的山地河流冲积层中占较大的比重,它由于无层理与无分选性,而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古冰川的堆积物。

  ②温带大陆西岸海洋性气候区

  温带大陆西岸海洋性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所以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微弱。坡面上冲沟不太发育,有的多半是沟坡很缓的浅沟。河流虽然也有洪、枯水位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河流的侵蚀与堆积都不剧烈,并且近似平衡。平原区曲流较为发育,少见多泥沙的辫状河流。

  坡地上的块体运动以土壤蠕动为主,其他块体运动,如崩塌、滑坡与暴雨泥石流较罕见。

  ③地中海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是夏干冬雨,但降雨强度较大。地中海区的河流洪枯水位相差较大,河槽宽而浅,旱季仅有涓涓细流。坡地的坡度一般较陡,常见岩石裸露的陡崖。但在坡脚地方,由于散流的冲刷或堆积作用,有时出现缓斜平坦的坡麓面。

  ④热带森林区

  近赤道的热带森林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化学风化作用特别活跃,岩石强烈分解,形成富含铁铝的红土风化壳,并累积很厚,一般都在10m以上,平原区最厚处可达200m左右。这种红土风化壳是岩石彻底风化的产物,母岩原有的矿物已极罕见,绝大部分是次生的粘土物质。由于粘土物质不易透水,在雨后,土层因大量充水而呈流动状态,连同其上的草皮和树木一起向下滑溜,称为热带土溜。

  这种地区的典型地貌是波状起伏的缓丘,其上偶尔突起一些钟状的、塔状的岩丘。由于组成岩丘的岩石节理较稀疏,不易风化,所以抗蚀性强,遂突起为高地。那些波状起伏的缓丘都覆盖着很厚的红土风化壳,没有新鲜基岩出露。

  在热带森林区,由于植被茂密,坡面冲刷很弱,典型的坡积物很少见,而残积较发育。河流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多呈分子溶液或胶体溶液,悬移质较少,故河水显得比较清澈。由于河流缺乏沙粒级以上的粗大物质,所以缺乏侵蚀工具,遇到基岩露头,下切较慢,因而形成瀑布跌水。在跌水的上游和下游是平缓的河段,河谷一般较宽展。这种瀑跌水峡谷段与缓流宽谷段交替出现的情况,是热带森林区河流地貌最突出的特征。

  ⑤热带稀树草原区

  在热带的近回归线部分,平均雨量虽然还不算小,但已有干湿季之分。在干季,雨量稀少,而由于高温,蒸发非常强烈,土壤中原来随地下水游移的氧化铁,因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停滞不动,并与土中的氧化铝一起,或单独沉淀下来,形成一个硬盘,亦称为铁盘。

  铁盘一旦形成,就不能再被溶蚀,它对流水侵蚀的抵抗很强,因此对地面起了一种装甲保护作用,使被它所覆盖的古剥蚀夷平面、河流阶地面可长期保存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热带森林区特有的波状缓丘地形不见了,而广泛出现了高原和平台。

  这种地区的河流也缺乏粗大的物质作为侵蚀工具,河床上普遍覆盖着沙层,河流纵剖面也是由平缓的河段与陡急的河段交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