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爱穿汉服 为什么现在好多人穿汉服
导语:现在汉服风潮非常流行,大马路上十个人中就有一两个是穿汉服的。汉服的款式有很多,大多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尤其是美女和帅哥们都很热衷于穿汉服。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爱穿汉服?为什么现在好多人穿汉服?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爱穿汉服
穿汉服
一、人民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建设。
在以前吃不饱饭的时候,谁还想着来给自己穿衣搭配。如今的中国,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正是在这种基础下,他们逐渐开始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汉服文化的重生,就是这个过程中衍生的产物。
通过穿汉服,进一步了解汉服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内心的浮躁和不安也可以慢慢平息,在精神世界中找到迷离的自我。
二、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加靓丽,还能发扬汉服文化。
很多人穿汉服最主要原因就是汉服具有极高的搭配艺术,古人也是有审美眼光的,在这么多种色调的衣料下,还能通过自己的智慧搭配出绚丽多彩的服饰。当你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你就是整条街最亮的仔!
不仅如此,穿汉服也是在传播、发扬它。有一篇新闻报道了在伦敦街头,一位穿着汉服的小姑娘在弹古筝,吸引了很多外国人驻足观看,还不停地给她鼓掌。这就是汉服的魅力,超越国界,更超越了民族。
汉服
汉服的简介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汉服图片
汉服的形制类型
汉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但是仔细分析,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种类。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长衫等,这类属于长衣类。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上下连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时服装,燕居指非正式场合,属于休闲类服饰。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并逐渐形成了深衣制。
第二种是“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顾名思义是分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华夏服饰自古以来,崇尚上衣下裳,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也就是说,上衣是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色彩相交错。这种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黄”,因为天是清轻之气上升而成,所以用纯色,地是重浊之气下降而成,所以用间色。
第三种为“襦裙”制,主要有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对襟襦裙等,实际上也属于上衣下裳制,但是,这种方式没有很多的礼仪规定,一般是用于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头,两截穿衣”成了传统女子的服饰特点的描述。
汉服的款式以交领(兼有圆领、直领)右衽为主要特点,无口、系带,宽衣大袖,线条柔美流动,飘逸灵动。而交领右衽是贯穿始终的灵魂所在。汉服的裁剪方法一直采用平面裁剪。没有省道和肩斜,且用料一般都大于覆盖人体的最小需要,所以无论是秦汉的大袖衣还是明朝的大袖衫,其袖长远远长出手臂,袖肥甚至在穿着后宽到及地。不同时期,也有袖肥窄小的,便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