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解释
导语: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些人会说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今天小编打算跟大家来说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意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解释是什么?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意思
不孝有三
原本的意思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子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
古时候常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要一切听从的父母的安排,舜结婚没有禀告父母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也就是“不孝”。
古文中的“三”并不是指的有三件事,而是表示一个虚数,形容很多。
“无”的意思是:“没有尽到……的责任”。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这叫无后。
古代释无后为无子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最早的《孟子》注释文献,它解释:“于礼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继承祖祀的子在古代社会指男子,就是“子女”并称里的子。后世长期继承他的说法。把后解释为子,是解释为某个类型的后人,所谓传宗接代。
现代也说成无子孙
20世纪知名学者杨伯峻《孟子译注》的翻译是:“孟子说:‘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是怕没有子孙,〔因为先禀告,妻就娶不成〕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杨的译文被其它的书采用。无子的结果是无孙,换个语词说“没有子孙”或“无子孙”,是继承赵岐说法。
不孝有三图片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文出处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古代写法是繁体字,孟子这段话里面,现代简化字“后”的繁体字是“後”。需要注意:简化字时代的“后”合并了繁体字时代的“後”和“后”,常规用法就是“後”的用法,而古代的“后”与“後”语义根本不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拼音:bú xiào yǒu sān,wú hòu wéi dà。
注意:前半句有专门词条:不孝有三。
不孝有三图
古代有三大不孝:
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孔子《孝经》上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就是说要顺从、唯唯诺诺,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
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反思,对于这种情况,孟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这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不孝。
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因为父母也是人,父母也会犯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父母们有时候未必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上的新鲜知识,比较容易上当受骗。这时候就需要子女帮助父母们多多学习,多多提高。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放到现代就是说,父母年迈,家庭比较贫困的情况下,做子女的如果不好好工作,让父母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孝。因为父母在年轻的时候也一定付出了很多辛苦,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衣食无忧。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这里就是赵岐就把孟子的意思给曲解了,很明显,赵岐的意思是没有后代则是对长辈的不尊重、不孝顺。而且照赵岐的看法,“无后”排在前两种不孝的后面,也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了。
不过,虽然赵岐与孟子的话有分歧,但是弘扬孝道精神,在现代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应注重的是如何尽好孝道,而不必过分纠结个别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