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盐碱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2024-11-25 13:00:46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土地盐碱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问题一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因为它是有许多危害的。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说说,土地盐碱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是什么?土地盐碱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有哪些?接下去小编带大家见识下吧,欢迎大家阅读。

  土地盐碱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

  危害:

  1、土地盐碱化会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作物、林木和牧草的生存条件变坏。比如土壤盐碱化会抑制土壤的生草过程和土壤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降低,从而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

  2、因为盐碱土的溶液浓度高、渗透压大,这样会使作物吸收水份和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同时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营养离子能力也会相应的降低,这样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3、土地盐碱化还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从而造成缺苗、减产、死亡。大部分的盐碱化土壤中矿质养分不均衡,而且缺乏微量元素,从而导致农作物营养缺乏。

  治理措施:

  (1)可以通过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肥、播种、轮作、间作等方面进行操作,加强农业管理,尽量合理化种植。

  (2)可以改良水利,加强灌溉、排水、放淤等的管理。

  (3)还可以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者种植牧草、绿肥、造林,尽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4)采用化学改良的方法见效相对比较快,但不是长久之计。化学改良主要是采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改良。

  土地

  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

  1、自然因素

  这种因素是不受人为控制的,主要是有大自然所决定,当由于某些原因,地下水位升高,或者是雨水季节,水位较大时,土壤盐渍化发生的概率就会加大,特别是靠近海边的区域,相对会更加严重。一些相对较封闭的地形,由于盐分排不出去,也会加重。

  2、人为因素

  该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的,比如常年的大水漫灌,下渗后,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有人说,灌溉时的那点水,能有这么大的后果?其实这是多年形成的,并不是说一两年即出现土壤盐渍化。其次用污水灌溉,在同等条件下,也会加快土壤盐渍化,这些都是人为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可以避免。

  常年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加重土壤盐渍化。种植作物单一,土壤中养分失调,也有影响。

  土地图片

  土地盐碱化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土壤盐碱化过程是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逐步积累的过程,地表蒸发、入渗过程是盐分在土体中迁移运动的重要驱动力,直接控制着盐分在土体中分布、存在状态。气候环境对土壤元素的迁移、聚集、转化有重要的作用,是其路基土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干燥气候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是潜在盐演化的孕育期。

  地形和地貌因素

  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从山麓到回流盆地,水盐运动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山地为下渗一水平运动型缓斜低平地多为上升、下渗一水平运动型洼地多属下渗--上升交替垂直运动型洼地边缘也可能出现逆向水平--上升型。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途中,溶解了上壤和地层中盐分,加之蒸发浓缩,溶解性总固体不断增高。因此,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同样在盆地内,由于微地形的差异,土壤盐演化程度也会出现较大不同。相对高起的微地形上,由于同时存在纵横方向的湿度差,水分由低处向高处运移,加之蒸发浓缩,积盐多。同理,在农田中,也存在盐分从沟地向埂地运移的现象。成土母土中的盐分是土壤盐渍化的源泉。

  地下潜水位和水质因素

  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盐生植物因素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诸如芦草、冰草、花花秧、罗布麻、盐抓抓、盐琐锁、骆驼刺和红柳等,大都具有根深根茂和特殊的杭盐生理特性,称之为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10%~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