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不在地震带上 历史上四川发生过哪些大地震
导语:去过四川的朋友都清楚,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如果发生大地震,会造成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四川在不在地震带上?历史上四川发生过哪些大地震?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欢迎阅读。
四川在不在地震带上
四川地震
四川在地震带上,并不是四川全境都有地震带的分布,但毫无疑问由于距离的因素,势必会导致地震波在传递的时候波及位于地震带附近的区域。四川省地震带大多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西地区,主要集中在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松潘-较场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理塘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区、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等。
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天府之国”成都就像是一张更广为人知的明信片,这里不仅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更是许多青年才俊最中意的奋斗之地之一。而四川的另一个被很多人提及的话题,却与地震这个词密切相关。四川之内、距离成都较远的周围区域,地貌完全是另一番风情,平原、山地、盆地、丘陵和高原,一同构成了西南腹地四川复杂的悬殊地形。
地震
历史上四川发生过哪些大地震
1、1536年西昌7.5级地震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1536年3月19日)丑时,西昌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8.1°,东经102.2°。
据明嘉靖《四川总志》卷十六记载,1536年3月19日,建昌(今西昌市)等地地震,山崩地裂,吼声如雷,大小衙门官厅、宅舍、监房、仓库和军民房舍倒塌填塞,压死军民客商人等近10000人,伤者不计其数。20日,仍震动有声,且雷声五昼夜不绝;地裂涌水,陷下四五尺,卫城内外,似若浮块,山泉河水尽皆黄浊。
2、1786年康定7.25级地震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六日(1786年6月1日)午刻,康定发生7.2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9.9°,东经102.0°。
1786年6月1日,打箭炉(今康定)、泸定桥、磨西等地发生地震,城垣全行倒塌,不存一间,文武衙署、仓库、兵房全塌,压毙兵丁、商民、贫民,明正土司官寨碉房倒塌并起火灾。打箭炉至泰宁营一带,山石坍坠,径途阻塞,文报不能驰递。打箭炉以外通藏大路,大山裂坠,雍塞泸河(大渡河),积水高20余丈,致水停蓄泛滥,沿河田地多遭淹没。地震乍震乍止,缸水倾侧,人不能立,震后微微作颤,移时复震,如是数月。
地震图片
3、1850年西昌7.5级地震
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日(1850年9月12日),西昌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7.7°,东经102.4°。
1850年9月12日,西昌县忽然地震,地下雷鸣,阖城号呼鼎沸,城垣倒塌200余丈,满城屋宇倒塌,尽成平地,木石填塞,不辨街巷。时秋雨连月,灾后犹霪淋不止,愁云凄雨,满目荒凉,闻者心酸,见者哭泣。城内城外及各乡场受灾户27880余家,灾民135382口,倒塌瓦屋、草房26106间,压毙20652人。
西昌县城及东海镇一带大地哗然迸裂,城内地裂缝2-3丈,长6-7丈,裂而复合,夹死行人。山陵崩溃,邛海水溢,海河壅塞,湮没沿岸农田、寺宇。
4、1870年巴塘7.25级地震
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1870年4月11日)已刻、未刻,巴塘发生7.2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0.05°,东经99.10°。
1870年4月11日,巴塘一带突然地震,东面震及40里,南、西、北三面震及200、300里,衙署、土司官寨、喇嘛寺庙、教堂、粮库、寨堡和民居尽行倒塌毁坏;路面裂缝,长30公里,宽0.5—1.0米,垂直错动1—2米,地缝喷出黑色臭水。有几处陡峻的山成为裂罅,平原的丘陵成为险峻的悬崖。
巴塘上下大山崩坠,到处尘土飞扬,一片昏暗;河道堵塞,积水溢出堤坝,周围民房被洪水冲没。人民死亡2298人,伤者甚众。震前2、3日,天降大雪。4月11日后地震连日不断,迄至5月9日尚有震感。
5、1923年炉霍-道孚间7.25级地震
1923年3月24日20时40分06秒,炉霍—道孚间发生7.25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1°30′,东经101°00′。
地震震中面积达40平方公里,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在将军桥一带,炉霍地面约废1/10,延及500余里。城内将军桥及河坝等处地裂很多,宽1—2米。官署民房倾陷,庙宇教堂倒塌。全县人畜死伤甚多,死亡人数3000以上,财产损失200-300万元,城乡200里内几无炊烟,殁者无人棺殓,生者啼饥呼寒,无以度日,伤者哀嗷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