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中秋节要吃月饼 过中秋为何要吃月饼

2024-11-27 06:22:59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一直在创新各种月饼,所以现在可供人们选择的月饼也是越来越多了。吃月饼最多的时候就是在中秋节了,那么,大家清楚为什么过中秋节要吃月饼?过中秋为何要吃月饼?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为什么过中秋节要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

  因为古人会在中秋节这一天祭拜月神,而吃月饼本就是祭月的方式之一,后来在中秋吃月饼又逐渐衍出“团圆和睦”这一美好期许。古人对于月神是非常崇拜的,所以每年中秋时节便会对月神进行祭拜。祭拜月神的时候,他们会设香案、供祭品,月饼便是祭品之一。在祭拜完月神之后人们会将包括月饼在内的祭品吃掉,这个习惯后来慢慢演变成中秋吃月饼这一固定风俗。

  月饼最初并不叫月饼,而是称作“小饼”或者“月团”。而“月饼”这个称呼最早出现于南宋,一位名叫吴自牧的人在《梦梁录》一书中首次提到这个词。再有就是最初的月饼并不是圆的,而是菱花形状的。这个时期的月饼也并非只在中秋节才吃,其实更像是一种日常点心。待发展至明朝时期,中秋吃月饼这个风俗已经十分普及,且这个时候的月饼已经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圆形,以及就只有在中秋节才会吃。

  因为中秋吃月饼这一风俗习惯的普及,明朝时期的月饼制作工艺也日趋精湛。明朝饼师在制作月饼的时候不再单单追求美味,同时也非常注重它的外观。一些饼师还结合“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在月饼上面印上相关图案,如此一来月饼也就更受百姓青睐。清朝时期,月饼的制作工艺又进一步提升。《随园食单》中就曾记载清朝时期的月饼是“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

  吃月饼

  中秋节民族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广西侗族

  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中秋节月饼

  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仡佬族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朝鲜族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当明月升空时,请数位被推选出来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再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广西西部壮族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黎族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