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是保护动物吗 中华鲟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吗

2024-11-26 16:59:54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中华鲟主要生活在我国近海大陆架水域,生命周期是比较长的,它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中华鲟是保护动物吗?中华鲟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吗?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是小编的荣幸了。

  中华鲟是保护动物吗

  是保护动物。中华鲟,又称鳇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鱼类,它的体长一般在50厘米左右,最大的可以达到130厘米,体重一般可以达到600kg。中华鲟作为长江中最大的鱼,有长江鱼王的称号。中华鲟在江水中可以说是霸王级别的存在,鱼类都要惧它三分,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它的盘中餐。

  中华鲟简介

  1、中华鲟,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130厘米,体重最高达600千克。

  2、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3、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 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4、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鲟图片

  中华鲟食性

  1、摄食种类

  中华鲟是以动物食品为中心的肉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中华新鲜的幼鱼的全长为3.05+0.7cm时开始进食,主要吃水生寡糖、犹太幼虫、枝角类和头类;幼植物是水生寡糖类、枝角类。以食水生昆虫幼虫和虾的鱼贝类为主食;如果是生,主要有各种饲料鱼肉。从目前调配的饲料的养殖效果来看,鱼苗的开口饲料与喂食天然诱饵来投喂人工饲料相比更有效,但对于幼若虫或成解来说,选择使用天然诱饵来养殖,而不是投喂饲料。

  2、摄食方式

  中华鲟的形态结构属于典型的底栖鱼类。口腹位置不是在采饵时直接追捕饵料,而是慢慢地探索食物,在吻侧和嘴唇之间的接触中感应出食物再具有伸缩性大的口,伸长为圆筒状,将食物放入口中并捕食的方式属于吸引型。但是,梁旭是中华吻合部腹面的劳伦斯囊为电气觉器官,对中华民族取食活动起作用,而中华缝合线的味觉在采食过程中不会有较大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中华鲟依靠电觉进行采食。

  鲟图

  造成中华鲟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水质的污染,对中华鲟亲鱼的性腺发育、自然繁殖受精卵的孵化以及幼鲟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利。受水质污染的影响,长江口幼鲟分布范围已明显缩小,如70年代以前,中华鲟幼鱼曾是杭州湾的四种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目前,该水域已难觅幼鲟踪迹。而长江口的幼鲟也因水质污染出现了肝癌病变。80年代后,中华鲟产卵群体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雌、雄比已达到3:1甚至5:1,中华鲟雄性亲鱼精子活力逐年下降,也可能与长江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

  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中华鲟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这项工程建设以前,产卵的中华鲟逆水而上一直到达金沙江,葛洲坝截断长江水道后,洄游的中华鲟只能到达坝下,产卵江段由原来的800公里缩减到7公里,产卵场数量由原来的16处减少到1-2处,产卵场面积也只有0.4平方公里,这使得产卵洄游的中华鲟数量锐减。

  中华鲟数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为捕捞。1988年以后,中华鲟虽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鲟被误捕和非法捕捞。仅宜昌江段,1986-1996年间,渔民误捕放流的中华鲟就达155尾,还有沿江的部分渔具对幼鲟资源的破坏也较严重。调查表明,1988-1992年间,仅在中华鲟幼鱼集中分布的长江口崇明岛东部滩头及其部分延伸浅滩,每年幼鲟的总误捕量为6350尾至7060尾。中华鲟数量减少还因为初次性成熟年龄较高、重复繁殖间隔时间长、受精卵存活率低等自身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自身繁殖存活率低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单位的调查资料记载:1981-1990年产卵洄游的中华鲟年平均为2079尾,1998年为680尾,1999年为601尾,2000年约343尾,2001年为257尾。统计资料表明,中华鲟资源急剧下降,而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