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后的节气是哪个 处暑之后的节气是什么
导语:众所周知,处暑节气时间是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换个意思就是说处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那么,今天小编想来和朋友们聊一聊,处暑后的节气是哪个?处暑之后的节气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处暑后的节气是哪个
白露
处暑之后的节气是白露。处暑过后十五日,气温降得很快,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依附在花草树木之上,在次日晨曦的光照下,晶莹透亮,因此得名为“白露”,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一般在每年公历的9月7日~9日,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65度。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开始增多。2013年白露时间是9月7日19:16。
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节气
白露养生的注意事项
1、白露为霜,保暖防凉
白露过后,温度下降速度加快,公众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以防感冒发生。《养生论》曰:“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养生专家提醒,白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很多人依然穿得很少,尤其是追求时尚的青年女性,无视天气的变化,常常是裙裾飘飘,甚至穿着吊带衣、露脐装上街,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而且还会伤害身体。
虽然俗话说“春捂秋冻”,但彰显靓丽也要量力而行。有句谚语叫做“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意思是白露时节虽然白天天气温和,但早晚凉意渐浓。如果这时穿得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吸呼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严重者可能出现四肢麻痹症。
在这个节气中,我们在秋衣的选择上要注意宽紧适中,大小要根据自己的体形来选择。对于一些身体素质不怎么好的人们,最好能够及时加衣,以免着凉感冒。当然对于体质较强的人,还是不要过早加衣为好。在白露节气我们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寒都是从脚开始的。
俗话说:“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同时秋季一定要增加适时适度的耐寒锻炼,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
白露图片
2、调整饮食,谨防秋燥
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告别炎热的夏天,迎来凉爽的秋天。但是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营养专家表示,初秋时节,夏季的高温尚未退却,再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由于干燥导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时节,一定要当心秋燥伤人。
白露是典型的秋日节气,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秋季主气为燥,当秋燥没能得到及时地预防和控制,便会发展为疾病状态。白露过后,燥气渐盛,燥易伤肺,所以营养专家提醒要特别避免容易在秋季发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特别对于那些过敏体质的人,在饮食养生上更要慎重。
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为了预防呼吸道疾病,营养专家表示,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营养专家建议,公众可选用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除了上述药物之外,要多吃梨、山竹等凉性水果,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