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溜子是什么 冰溜子是怎么形成的
导语:每年冬季降雪时节,经常会发生一些冰溜子砸人事件,尤其是东北地区,每当强风雪过后,冰溜子砸人事件频繁。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知道冰溜子这个东西。那么,你知道冰溜子是什么吗?到底冰溜子是怎么形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冰溜子是什么
冰溜子
冰溜子其实就是冰锥,一般雪后檐头滴水凝成锥形的冰。也叫冰锥子、冰柱、冰溜。
冰溜子是怎么形成的?
在寒冷的冬天里下过雪后,晴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在雪上,雪开始融化,然后雪顺着屋檐或者石头上滴嗒滴嗒地落下来。到了晚上,气温达到冰点以下,雪水开始冻结,逐渐地形成了这透明的冰面和冰柱,这便是冰溜子。
冰溜子一般多数情况下出现在小区的房檐下,一排排的有长有短。每到正午的时候,太阳高照,气温开始升高,冰溜子开始逐渐融化,此时冰溜子变得更加洁净、亮晶晶的。每一个冰溜子的尖端都有一个小水滴,水滴里闪耀着一个五彩斑斓、灿烂的小太阳,真的美极了。
这个时候冰溜子虽然非常漂亮,但是也是最危险的时候。有的小孩子喜欢仰脸用嘴舔冰溜子,有的用棍子敲打冰溜子,尖尖的冰溜子如果此刻坠落下来,砸在脑袋或者扎在眼睛上,那可是非常危险的、致命的。所以家长这个时候要看好孩子,让孩子们远离冰溜子,我们大家也不要在房檐下呆着。记得小时候,家长为了让我们远离冰溜子,经常吓唬我们说,“用嘴舔冰溜子,会把舌头沾掉的,冰溜子会扎眼睛的”。
冰溜子除了观赏、玩耍以外,在东北有的地方,很多人不光直接拿来吃,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的人把冰溜子挂上面糊加点糖,放在油里快速地炸,外面的皮金黄酥脆,里面冰凉凉的。
冰溜子实际上就是冰:
冰溜子
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水在低温下凝结为冰(一般在零度以下形成冰,如果水里杂质多的话零度也能结冰),或在相当高的高压的情况下也可形成温度很高的热冰。当水在低于0度以下的环境下就会形成冰。
冰块厚度达到一百至一百五十英尺时,便起变化。晶状冰在冰川深处遭受到重大压力时,变为半可塑性,再受到地心引力,便开始流动。
目前,大多数冰川每天只移动一英寸或一两英尺(有些冰川全不移动),但也有打破记录的、移动速度惊人的冰川,它们有规律地向前冲行,所向披靡,一切东西都被它们冲毁带走。
水在4度以上是符合热胀冷缩的。水在低于4度时热缩冷胀,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度时,则恢复热胀冷缩。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有价值的特性之一。
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能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解冻。但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