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之后为什么会有疫情 洪涝过后为什么有瘟疫
导语: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相同。一般洪涝之后会有疫情,那么,大家知道洪涝之后为什么会有疫情?洪涝过后为什么有瘟疫?下面小编决定为大家总结一下,马上来看看吧。
洪涝之后为什么会有疫情
洪涝
洪水造成的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饮用水匮乏等,使受灾人群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造成瘟疫或传染病的大面积爆发;还有就是季节原因,在很多地方水灾都是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比如我国的水灾多发生在夏季),而降水较多的季节中空气流动性一般比较强,这就使病菌的传播途径广泛,传播速度快,更促使了瘟疫或者传染病的爆发。
洪涝灾难后的瘟疫爆发原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其中有生化方面的污染、还有灾难后自然环境剧变导致的环境微生态变化、灾民聚集地环境、专业医疗支援力度、资源匮乏等多方面的原因。
生化污染是指生物化学方面的污染,说通俗点也就是动物尸体腐败后产生的有毒有害气、液体的渗透、扩散,对灾区卫生状况造成的极坏的影响。生物腐败后产生的气、液体,带有大量有毒物质的同时,还携带有数量及其庞大的致病菌,如革兰氏菌、牙孢杆菌等致死性极强的细菌都会存在,在尸体液化后,有毒物质和大量致病菌将会随着尸水渗透至地下水层或扩散到空气种,污染水源和灾区大气。同时,尸体腐败时招来的蝇虫等生物,也会携带大量致病菌四处传播。
灾后自然环境剧变,指的是地震、水灾等灾难后,灾区生态、地表形态遭遇巨大破坏,原有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微生物环境产生剧变,细菌、病毒等急剧增多,甚至有可能释放出远古便在底层深处休眠的病毒。
洪涝图片
灾难后,受灾民众通常会自发或有组织的聚集在相对安全的区域中生活或等待救援,这个相对安全的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面积狭小、人口密度极高且卫生条件极差。灾民往往在灾难后心理、体力双重透支,由于物资有限,灾民吃饭、保暖、休息等都得不到保障,而老鼠、蟑螂等四害也会在灾民聚集地泛滥,牲畜、宠物又缺乏监管,四处游荡,乱吃乱喝,成为积极致病源,为疾病散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灾民的身体抵抗能力将会极差,加之积极致病源极多,稍有不慎就会生病,同时,受伤的灾民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在灾区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下,极易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肺炎、脓毒血症甚至霍乱、鼠疫等大规模传染病。
死亡的尸体培养细菌,感染其他人,其他人再传染其它人,病死的人继续成为细菌的温床,往复循环,很快就会导致灾区大瘟疫的爆发。医疗救援及赈灾物质若不及时介入,在炎热季节这样的瘟疫可能也就三天就会开始蔓延,五天就会大爆发,一旦瘟疫爆发,那就是人间炼狱。
洪灾过后,往往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这些常见的疾病有:伤寒、肝炎、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疟疾、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食用霉变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的接触机会增多,可能传播给人;长江中下游血吸虫流行区,洪水时钉螺面积扩大,接触阳性螺区疫水,易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
洪水
洪灾后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你呢?
1、加强水源的管理,确保水体质量和饮用水的卫生。
我们通常提倡喝开水,不喝自来水。自来水厂要严格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管理,在洪水期间适当提高加氯量,确保市民饮用水卫生。对于井水、山水等,市民最好不要作为日常饮用水使用,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必须要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消毒。漂白精片按每100斤水用1片计量,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碎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2、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严把食品卫生关。
卫生、食品等监督部门要坚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各饮食摊点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严禁出售不卫生的食品。对于受潮、霉变、污染的食品和淹死、死因不明的禽畜类,市民千万不要去吃;各类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去皮再吃;虾、蟹等水产品味道虽好,但不要生吃。
3、积极开展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
狂风暴雨使得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到处都是,严重污染周边环境。洪水过后,市民要积极清理周边环境,做到水退到那里,环境清理到那里,消毒杀虫工作做到那里,“三管”工作落实到那里。垃圾、粪便、动物尸体等集中后要用高温堆肥法处理。对所淹房屋设备等要清除污泥,室内陆面、墙壁、家具等也要洗擦和消毒。
4、消灭“四害”。
苍蝇、蟑螂、蚊子、老鼠这“四害”是传播各种传染病的媒介,市民要认真对待,万万不可马虎。对苍蝇、蟑螂密集地要喷洒杀虫药,同时做好防蚊、灭蚊和灭鼠工作,防止“四害”传染各种疾病。
洪水过后防病工作十分重要,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以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