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霜降是哪天几点几分 2022年霜降是什么时候

2024-11-27 07:33:22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这时候养生很关键,大家应注意外御寒、内清热。有些朋友不清楚:2022霜降是哪天几点几分?2022年霜降是什么时候?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2022霜降是哪天几点几分

  2022霜降

  2022年霜降节气时间是公历2022年10月23日18点35分31秒,农历壬寅年九月二十八号,星期日。

  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

  霜降注意什么

  1、加强皮肤保湿

  一旦进入了霜降周围的天气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有一些朋友们并不适应,皮肤的新陈代谢率会逐渐下降,而且汗液分泌会减少,那加上霜降的季节,风比较多,而且很少下雨,这样会导致人体的角质层的保湿能力下降,大多数朋友们会感觉面部肌肤是非常干燥的,这个时候是特别容易出现干痒等不适应症状,所以在商场最近尤其要重视保湿工作。首先就需要每天补充充足的水分,建议每天可以喝水6到8杯,另外也可以利用可以选择用蒸气来熏蒸人前部之处,涂抹一些保湿功能较好的护肤品,这样能够减少人体面部的水分的蒸发的,另外也需要多吃一些水果,要纠正各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可以再抽烟喝酒,油炸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再接触。

  2、注意保暖

  霜降的季节里面也需要重视保暖工作,尤其是霜状就属于一个过渡性的时机,已经逐渐的会进入冬季,人体的各部分关节特别怕冷的,有一些人会出现腰酸腿疼的现象,所以要注意个人的保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不可以露出人体的膝盖,同时也应该要注意保护人的足部,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女性朋友们要注意脚踝部位的保暖,不建议穿一些穿比较薄的袜子,避免人体的足部受到一定的危害。

  3、养胃

  霜降季节天气会有明显的寒冷,对于人体的肠胃功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刺激性,人体的消化液体分泌增多,这个时候是特别容易形成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所以在霜降时节一定要注意养胃,预防接触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比如火锅以及干锅这些烫食都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胃病,所以大家要注意调节,尽量的吃一些板栗等,具有养胃效果的食物。

  4、补充润燥的食物

  霜降时节,天气仍然较为寒冷,但是特别干燥,所以有部分人会患上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哮喘等现象,需要多补充一些具有滋补性效果的食物,比如说梨子,苹果,还有青菜,冬瓜等等,这些食物都是具有清热润燥生津的作用,可以将梨子和川贝一起炖服,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霜降节气

  霜降的节气风俗活动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4、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5、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和我国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