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五花八门最初来源于什么 五花八门的由来起源
导语:现在我们经常会用到“五花八门”这个成语,即一般用来比喻花样繁多或者是变幻多端。当然,这个词一开始并不是只有这个含义,是后面慢慢演变成现在这个意思。那么,你知道成语五花八门最初来源于什么吗?到底五花八门的由来起源是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成语五花八门最初来源于什么
五花八门起源
古代兵法。在古代兵法上记载“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这大概是最早五花八门的意的含义了,五花就是指的五行阵,而八门就是八门阵。
除了阵法之外,在古代,“五花八门”也被具体指定为几种特定的行业:
五花:
金菊花:卖茶的女子;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棘花:玩杂耍的艺人;
土牛花:挑夫;
木棉花: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
五花八门
八门:
所谓“八门”是指在市场摆地摊,靠口巧舌来挣钱吃饭的生意人,即:金、皮、彩、挂、横、兰、荣、葛。
一门金(一说巾)——“金点”是江湖艺人管相面算卦的总称。有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
二门皮——“皮”行是卖药的总称。这行又叫“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分别称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炉啃、挑罕子、挑柴吊汉、挑将汉、挑粒粒、挑熏子汉的等等。
三门彩——“彩”是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皆称为“彩立子”变洋戏法的叫“色唐立子”。
四门挂——在市场、庙会练把式卖艺的,江湖人调侃儿叫他们为“挂子行”。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
五门横——劫道、行窃之人。大到各类山贼马匪,小到市井中偷摸抢劫。
六门兰——说相声的。江湖人管说相声的调侃儿叫“团春”的。
七门荣——搭篷扎纸的。扎纸,又称纸扎、糊纸、彩糊,融汇剪纸、绘画、草编、竹扎、裱糊为一体。家里办丧时购置烧给死者。
八门葛——唱大鼓的。江湖人管唱大鼓这行调侃儿叫“柳海轰”的。有奉天调、乐亭调、西河调、梅花调、梨花调等。
从以上的解释来看,五花八门更多是指清朝时期的各种职业。
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一度被用来代指“士农工商”等主流职业外的市井底层职业从业者,这些职业从事者多被社会所轻视,所以五花八门也就有了贬义。如今,它已成为常用的中性词。
成语典故: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正斗到深处,尹雄把旗一展,忽变为三才。三才以一攻二,以二攻一。亦如两仪。然后五花八门,次第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