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6大传统食俗 冬至风俗活动特点

2024-11-26 03:48:59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在我国的古时候,到了冬至这一天,在外的人是要回家团圆的,还会吃一些传统食物。那么,今天小编打算跟朋友们来好好介绍一下,冬至6大传统食俗是什么?冬至风俗活动特点是什么?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冬至6大传统食俗

冬至

  饺子

  民间有种说法是,“冬至不咬冬,扬场无正风"。这里的“咬冬”就是吃饺子了,以前的人们把冬至看作是新一年的开始,所以非常重视冬至这一天,会以吃饺子、汤圆、喝羊汤等庆祝新年的到来。而“冬至不咬冬,扬场无正风”的意思就是,如果冬至不吃饺子,在麦收扬场时,会遇到乱风扬不干净。

  羊肉汤

  传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赞不绝口,从此民间形成了冬至日吃羊肉的习俗。羊肉是一种很滋补的食品,人们会在冬至这天做上一锅羊肉汤,全家人美美地享用,好喝养生又能图个好兆头。羊肉汤是先将羊骨头放入一个大锅里熬汤,将新鲜的羊肉及羊杂放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沥干、切薄片,再放入滚水中一下,然后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的羊汤水,撒上葱花,一碗美味的羊肉汤就做好了。

  汤圆

  冬至日吃汤圆的习俗,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形成,那时人们做好汤圆后,要先祈神祭祖,然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汤圆的外皮由糯米制成,糯米御寒滋补又润肺,非常适合冬季食用,同时汤圆中的馅料是芝麻、花生、核桃和一些果料等,营养十分丰富。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因为古人将冬至日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计算二十四节气都从冬至开始,把冬至当作岁首。

  冬至图

  冬酿酒

  饮酒一直都是冬至日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主要是喝冬酿酒,冬酿酒又叫冬阳酒,因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冬酿酒是一种低度米酒,通常只有2-4度,不会让人喝醉而伤害身体。冬酿酒是加入桂花和中药材等酿造而成的,颜色金黄,香气扑鼻,味道甘甜,冬至日喝冬酿酒驱寒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年糕

  冬至吃年糕,寓意年年长高,主要是人们为了图个吉利。对于老杭州人来说,在冬至日是一定要吃年糕的,而且一天三顿不重样:早上吃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吃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上吃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馄饨

  老北京有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话,相传汉朝时期,北方的匈奴经常骚扰边境,部落中的首领,一个姓浑,一个姓屯,老百姓对其二人恨之入骨,于是就在冬至这天用面和肉馅包成角儿来吃,称作吃“馄饨”,表达了百姓渴望安宁平安的美好心愿。于是冬至吃馄饨的食俗被保留下来,家家户户到了冬至都要包馄饨来吃。

  冬至

  冬至风俗活动特点--祭拜祖先、捏冻耳朵

  冬至有三候,分别是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冬至时,阴气控制大局,土中的蚯蚓感阴气大盛而仍然蜷缩着身体。同时,古人认为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麋因角朝后生,在这时因感受到阴气渐退而解角;阴气至盛也是阳气初生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有一丝温热。

  祭拜祖先也是冬至的一大习俗。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一天,人们要准备猪、鸡、鱼等肉品和一些果品,然后去祠堂祭拜祖先,之后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午餐。沿海地区的渔民则在清晨祭祖,赶在出海捕鱼之前,意为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福建泉州地区冬至的早晨,人们要煮甜丸汤敬奉先祖。

  冬至捏冻耳朵也是流传的习俗之一。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曾在湖南长沙为官,他在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有老百姓衣不遮体,耳朵被冻烂,张仲景就叫人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然后施舍给百姓吃,耳朵被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也就形成了“捏冻耳朵”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