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穴位 颈椎病艾灸哪里最好

2024-11-27 00:22:19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三伏天艾灸要注重穴位的选择。通常三伏天艾灸主要是为了防暑祛湿,以及冬病夏治,根据适应症来选择相关穴位。那么,三伏天艾灸穴位我们要如何选择呢?要想有上述功效我们该选择哪个穴位?要是有颈椎病艾灸哪里最好?我们一起来了解。

  三伏天艾灸穴位 颈椎病艾灸哪里最好

  三伏天艾灸穴位:祛湿

三伏天艾灸

  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是胃的募穴,也是八会穴中的腑之会。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还有一种取穴方式是,从胸骨剑突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艾灸中脘有健脾化湿,和胃降逆,理气消滞,止痛的作用。

  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艾灸足三里有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阴陵泉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还可以治疗膝关节疼痛。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当胫骨内侧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部上方。

  三阴交

  属足太阴脾经穴。位于人体下肢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三阴交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

  丰隆

  丰隆穴归属“足阳明胃经穴”,有化痰、减肥消脂等作用;丰隆穴的位置:外踝到外膝眼正好是十六寸,外踝与外膝眼两个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艾灸丰隆穴,有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的作用。

  隐白穴

  隐白穴是脾经的井穴,乃是升脾阳之大穴,于大暑节气艾灸隐白穴,可扶脾回阳;此外艾灸去除脾胃湿寒,消除腹胀,同时能治疗月经过多和痛经,以及牙龈出血。

  如果遇到腹泻,可以在隐白穴刺血。腹泻是夏天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气候变化、饮食寒凉或过度都可引起。

  三伏天艾灸穴位:冬病夏治

三伏灸

  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关元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大椎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三伏天艾灸穴位:颈椎病

艾灸穴位

  1、阿是穴

  位置: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2、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之穴, 为手足六阳经交会之处, 乃养生保健之要穴。而且大椎穴具有振奋人体阳气、 强身保健、 通阳解表、 疏风散寒、 退热镇静等作用,被称为诸阳之会。大椎穴可以调节身体阴阳,祛寒除湿,对颈椎部位的经络寒湿淤堵,效果奇佳。是治疗颈椎问题的必灸穴位。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3、肩井穴

  中医古籍上对肩井穴有这样的记载:“主肩背痹痛,臂不举。”所以,捏拿、艾灸肩井穴治肩痛、颈椎问题就不难被人理解了。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口井,井底是脚底的涌泉穴,井口就是肩部的肩井穴。只有保持这口井上下畅通,人体内的气血才能畅通无阻。

  位置: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

  4、天柱穴

  天柱穴是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特效穴位,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艾灸天柱穴对充盈颈肩部的气血效果甚佳。

  位置: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线正中旁开1、3寸。

  5、后溪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属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位置: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艾灸方法:使用艾灸,肩颈部每穴20-30分钟,手部每穴15分钟,每天一次,艾灸一周休息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