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一是什么日子 正月二十一人们要干什么
导语:正月里的每一天都可能是一个节日,其中,据说正月二十是天穿节,是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那么,正月二十一是什么日子呢。我们来看时段,正值雨水期间,所以这天的风俗活动也和雨水节气有一定关系。那么,正月二十一是什么日子?一般正月二十一人们要干什么呢?一起来了解。
正月二十一是什么日子 正月二十一人们要干什么
正月二十一穿天节
是穿天节。穿天节盛行于我国襄阳一带,是这个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它源于才子郑交甫在襄阳万山解佩渚偶遇汉水女神,相赠佩珠定情的美好传说。根据新闻和报纸记载,每一年的正月二十一,在这一地区都会有不同主题的活动。以“相聚襄阳城,放飞汉江梦”为主题的穿天节曾在鱼梁洲头隆重上演,热闹非凡。
正月二十一人们要干什么?
捡拾、佩戴穿天石,游玩汉江、吃煎饼等。
在正月二十一这天,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正月二十一,煎饼补天穿”。民间为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日,屋无穿漏”,用红丝线系上煎饼,掷于屋顶上方,或者主妇手捧大饼,登梯送到屋顶上,以象征补天。“补天”时,全家人都站在院子里,虔诚地望着屋顶问“补住了没有?”主妇则在屋顶上高声回答“补住了!”主妇将面饼捧下来,全家人分食。
由来说法:
正月二十一说法
说法一
郑交甫,人物生平不详,据传为周朝人,有汉江遇游女之事。据西汉刘向《列仙传》中记载:“郑交甫常游汉江,见二女,皆丽服华装,佩两明珠,大如鸡卵。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搴之,知吾为不逊也,愿请子佩。’二女曰:‘桔是橙也,盛之以莒,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卷其芝而茹之。’手解佩以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即趋而去,行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灵妃艳逸,时见江湄。丽服微步,流生姿。交甫遇之,凭情言私。鸣佩虚掷,绝影焉追?”
汉成帝时期,大学者刘向在《列仙传·江妃二女》中云: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也,谓其仆曰: ‘我欲下请其佩。’仆曰: ‘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其悔焉’”。
扬雄作《校猎赋》以讽之: “汉女水潜,怪物暗冥,不可殚形”。唐人颜师古注云: 应劭曰: ‘汉女,郑交甫所逢二女,弄大珠,大如荆鸡子。’”
在《诗经》中,举昔汉水之所有,以兴今贞女之可求也。王先谦也列举了鲁、齐、韩三家的诗说: 鲁说曰: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也。
宋朝祝穆的《方舆胜览》卷三一《复州》记载: “晋郑交甫南游江汉,遇二女,佩两珠。”
穿天节
说法二
而把传说中穿天节“游女弄珠”故事写得完整的是生于襄阳、长于建康(今南京)的萧统(501—531年)。他在自己编著的《文选·江赋(郭璞)》的注释中,引《韩诗内传》(已轶)曰:“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这里出现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情节中,美人与玉佩若有若失,充满神秘梦幻感。
说法三
宋朝人庄绰(字季裕),曾任襄阳县尉,与米芾有交游。他在《鸡肋编》写道:“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会汉水滨,倾城自万山泛绿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这里写下了“倾城”出动“泛绿舟”,而且妇女们都成了主角,成了“女神”;玉佩太少,穿天石可以取代;得石可得子,得子能给妇女带来好运,人人祈盼遇上好运。这则记载说明:在1千年前的宋朝,襄阳人已形成了自己的仪式和道具独特的民俗节日穿天节。
为什么选定正月二十一日为穿天节,史无记载。但根据我国古代阴阳学说里数的概念,“阳卦奇,阴卦偶”(《周易·系辞下》)。3和7是阳数,一月中,3×7=21,就获得3个阳数,即3、7、21,这适应了过罢春节后,人们祈盼阳春以利春耕的心愿。这也是穿天节有着深厚民众基础的原因,人心多么祈盼“三阳交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