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冬至过后白天变长了吗 冬至后是白天长还是夜晚长
导语:冬至节气和夏至节气一样,是一个天文上的节点,过了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那么,冬至后是白天长还是夜晚长?2021冬至过后白天变长了吗?冬至节气的昼夜变化和夏至是相反的,夏至过后昼开始变短,夜逐渐变长,而冬至则相反。
2021冬至过后白天变长了吗
冬至
是的。众所周知,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进行公转,且地球自转时是倾斜着身子转动的,地轴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样就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照在地球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当太阳黄经达270°时就是冬至,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迎来了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也就是说冬至过后白天的时间就慢慢变得比晚上的时间要长,相对的天黑也要晚一些。
冬至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 。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冬至做什么事情?
冬至习俗
1、享祀先祖
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2、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3、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冬至后如何养生?
冬至
1、调整饮食。
冬至时节应当食用性温的食物,如牛羊肉、红枣、桂圆、辣椒等,这类食物有驱寒、温肾的功效。可以增加人体的热能,提高抵御严寒的能力。
2、多吃坚果。
冬至时多吃些核桃、栗子、松子、榛子和花生之类的坚果,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有御寒的作用,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晒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都穿的严严实实的,中午的时候找个避风的地方晒太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有利于身体健康。
4、热水泡脚。
冬至时节应当坚持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泡脚,能够达到疏通经络散寒活血的功效,减少疾病的发生。